DC娱乐网

上海永太服装金山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长虹:匠心铸就实业,大爱反哺乡梓

摘要:上海永太服装金山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长虹用四十余年的奋斗与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

作为上海永太服装金山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李长虹的身上有着诸多闪光标签:从乡村学徒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家、优衣库全球核心高端外套供应商的掌舵人、上海市慈善之星、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

吃水不忘挖井人,如今,李长虹已从“吃水人”成长为“挖井人”了。

“死磕”质量,铸就实业根基

李长虹的人生画卷,起始于金山区一个普通的农家。16岁那年父亲病逝,作为长子的他被迫辍学,进入大队服装厂,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一家四口的生计。个子矮,就在脚下垫两块砖;没有缝纫机,就去借;缺布料,就走十几里路去镇上买。艰苦岁月里,乡亲们送来的蔬菜、老师傅手把手的教导,在他心中深深埋下了感恩的种子。

1997年,李长虹带领35名同乡创办永太服装,始终坚守“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信念,将“死磕”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他常说:“只要你的产品过硬,客户是不会让你没钱赚的。”正是这份对匠心的极致追求,让永太从一家乡村小作坊,逐步发展成为拥有2.7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800余名员工、年产量超140万件、产品行销全球20多个国家的业界标杆。企业凭借“零次品、零投诉、零延期”的卓越表现,获评优衣库“全球优秀工厂”,成为国际供应链上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近年来,面对用工成本上升、行业竞争加剧的挑战,李长虹带领团队深入研究纺织服装行业“一份合同六项协议”的有关精神,探索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男式休闲西装和西裤工时工价定额标准》,显著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企业的劳动生产成本下降15%,经济效益、完成定额数量和质量比例等方面同比上升10%。由于该标准在促进企业、员工共赢方面的重要作用,被全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采纳并推广实施。

李长虹始终把质量立企、效率兴企作为核心战略,坚持从消费者视角看待产品质量,从企业兴衰高度看待管理和技术创新。公司推行现场8S管理,成立最终品质管制小组,连续通过SGS等第三方国际认证。凭借对质量的严格把控和对信誉的一贯坚守,永太服装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背景下逆势而上,西服生产量位居上海首位,产量、产值和税收连续实现翻番。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全国纺织行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李长虹本人也被评为上海市“两新”组织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职工信赖的经营管理者、上海市商业优秀企业家,2021年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

匠心育人,凝聚奋进力量

作为从一线成长起来的管理者,李长虹深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机器,而是人。他将“员工比订单重要”“员工是企业的亲人”的理念融入企业管理血脉。

尽管生产成本持续增长,李长虹始终把提升员工“幸福指数”放在突出位置。他对员工的爱不仅停留在口头,更付诸行动:为所有员工足额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对退休年龄到了但社保未缴满的员工,企业继续聘用直至缴足;设立助困资金,帮助生活困难的员工;十多年来每逢春节都安排包车、代购车票,确保外省市员工安全免费往返。

老员工肖雪英动情地回忆:“曾有一位缝纫工突发脑溢血去世,留下两个孩子,李总当场承诺‘孩子读到哪,我就供到哪’,一供就是十几年。”如今,永太关爱员工已形成制度化体系:社保、公积金全覆盖,定期走访困难职工,组织全员疗休养,甚至为一线员工提供现磨咖啡。真心的付出换来了员工深厚的归属感,企业人员流动率长期低于1%。

在提升员工福祉的同时,李长虹格外重视职工技能的培养。在上海纺织工会的指导下,2023年,永太服装承办了上海金山纺织服装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竞赛设立服装设计和服装制版两个项目,在李长虹的鼓励下,永太多位职工踊跃参赛。他们在比赛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文化元素,以都市职场人士日常通勤装为切入点,诠释海纳百川的时尚新韵,设计制作出展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职场人优雅自信风貌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创新性和创造性上各具特色,尤其在服装款式解读和分析方面展现了独特见解。最终,永太职工包揽了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一等奖,充分展现了公司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

在李长虹的带领下,永太公司先后荣获“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2023年,李长虹本人被授予“第一届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先进个人”。

劳模担当,传递城市温度

在李长虹看来,企业的成功意味着更大的社会责任。他将回报社会视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引领企业持续参与各项公益活动。

2014年,当得知朱泾镇有近200名独居、高龄老人面临“吃饭难”时,他毫不犹豫地接下助老送餐的重担。旗下广缘大酒店坚持“零利润”运营该项目,每日由社区志愿者送餐上门。十一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累计配送助老餐已达38万份,酒店贴补金额超过370万元。

2019年,李长虹被聘为大茫村“名誉村主任”。他决心把“名誉”干成“荣誉”。了解到村里老人去市区看病路途周折,他多方奔走,成功牵线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自掏腰包在村里建起远程医疗点。得知老年活动室是乡亲们的精神乐园,他连续十七年免费供应茶叶,仅此项支出就达40多万元。他还推进“理线清网”消除安全隐患,设立创业基金助力大学生就业,通过“传帮带”扶持青年创业者成长。据统计,他个人为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资捐物已超过500万元。

从为自己和家人奋力“垫高”人生的瘦削少年,到为一方乡土撑起温暖天空的实业家、劳动模范,李长虹用四十余年的奋斗与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他让劳模的荣光,不仅闪耀在机声隆隆的车间里,更流淌在38万份热气腾腾的助老餐中,铭刻在乡村日新月异的变迁里,温暖着每一个被看见的“角落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