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沪指重返4000点,“新质生产力”扛起反攻大旗!

11月6日,A股与港股市场同步走强,科技成长与周期资源板块形成共振,推动主要指数全线收涨。A股沪指重返4000点整数关口,科创50指数领涨科技赛道;港股原材料与半导体板块爆发,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2%,两地市场呈现“科技引领、量能配合”的双轮驱动格局,反映出政策红利与产业景气的双重催化效应。

就今天行情看,市场驱动力明确转向科技成长,半导体、磷化工及AI算力硬件等板块领涨,显示资金正积极响应“十五五”规划对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定位,并深度挖掘海外技术突破带来的产业链机会。尽管部分消费服务板块调整,但场内成交活跃,量能维持高位,表明在政策红利与产业景气共振下,投资者对“政策托底+盈利修复”的共识强化,风险偏好持续提升,牛市根基得到巩固。

市场概况

A股主要指数全线收涨,科创50指数表现最强,上涨2.82%;创业板指与深证成指同步上涨1.39%;上证指数涨0.88%报4004.25点。两市成交额突破10.7万亿元,创近期新高,显示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

港股三大指数同步走强,恒生科技指数涨2.04%报5903.84点,恒生指数涨1.65%报26362.20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1.66%,成交额1.19万亿港元,资金入场意愿增强。

板块方面

A股市场呈现“科技+资源”双主线特征。申万有色金属行业大涨2.90%,磷化工、金属铝等细分领域涨停潮涌现,龙头股强势封板,主要受益于全球通胀预期回升及“反内卷”政策对工业金属需求的提振。电子与电力设备板块分别上涨2.02%、2.08%,半导体产业链全面爆发,算力硬件、存储芯片方向领涨,多股创历史新高或涨停,反映AI硬件国产化与“十五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共振效应。此外,可控核聚变、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题材受政策催化持续活跃,显示资金对技术突破方向的高度关注。

跌幅方面,传媒、社会服务板块分别下跌1.49%、1.10%,在线教育、游戏等领域受监管预期与季节性需求回落影响遭遇资金撤离;海南自贸区、冰雪产业等前期热点板块大幅回调,多股跌停,反映题材炒作退潮后的获利回吐压力。

港股市场呈现“资源领涨、科技跟随”格局。原材料业指数飙升4.56%,有色金属板块中铝相关标的涨超10%,与A股有色金属板块形成跨市场共振,全球大宗商品情绪回暖成为核心驱动力。半导体板块涨幅居前,龙头企业涨幅超4%,受益于全球芯片设备需求复苏及AI算力扩张预期。科网股普涨,互联网龙头涨幅超2%,显示科技资产在港股市场的估值修复动能。医疗保健业逆势下跌0.2%,或与前期涨幅较大后的获利了结有关。

投资策略建议

四季度投资需紧扣政策导向与产业趋势,重点把握以下三条主线:

科技成长赛道应聚焦技术突破与资本开支扩张方向。AI产业链中算力硬件、存储芯片等环节受海外技术迭代与国内算力建设加速驱动,相关标的业绩确定性较强;创新药板块在政策支持与研发管线推进下,估值吸引力逐步显现;军工与固态电池领域需长期布局具备技术壁垒的龙头企业,把握产业趋势明确的成长机会。

周期与资源品关注全球宽松预期下的价格弹性。有色金属中的金、铜等品种受益于美元走弱预期,具备资源禀赋优势的龙头企业值得关注;化工板块中磷化工等细分领域在供需改善背景下盈利修复动能强劲;新能源链(锂电、风电)需跟踪盈利修复进程,关注风电设备、储能等政策确定性较强的环节。

政策驱动机会需紧密跟踪“十五五”规划落地节奏。新质生产力相关的AI、高端制造领域是中长期主线,MSCI调仓纳入科技标的将强化资金偏好;大消费板块中,离境退税、免税政策扩容等局部利好有望提振相关标的,需结合消费数据回暖节奏把握季节性机会。

操作上建议保持合理仓位,规避题材炒作,优选估值与业绩匹配度高的优质标的,沿科技成长、周期资源、政策红利三条主线均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