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30年,地下党员傅有智被捕,敌人把他带到了海滩,连开5枪,枪枪命中,谁知,等

1930年,地下党员傅有智被捕,敌人把他带到了海滩,连开5枪,枪枪命中,谁知,等敌人走后,傅有智却被雨水打醒了! 这个年轻小伙的经历,藏着比子弹更坚硬的力量。当时厦门是福建省委所在地,革命斗争异常激烈。傅有智是安溪人,在厦门同文中学读书时加入了党组织。 1930年,他刚从上海带回党的刊物,就参与了“打盐关”行动。行动因信息泄露遭到埋伏,傅有智和几名同志不幸被捕。 敌人在他行李里搜出革命刊物,立刻对他严刑拷打。皮鞭、烙铁轮番上阵,他浑身是伤却始终没吐露一个字。敌人见这个“娃娃脸”如此顽固,决定深夜处决他。 行刑地点选在厦门打石字海滩,四名党员被押到现场。地方民团并非正规部队,开枪后紧张得不敢靠近验尸。对着倒地的几人胡乱补枪后,就趁着夜色仓促离去。 没人想到,五颗子弹都避开了傅有智的要害部位。子弹从他耳根、脖颈、肩膀和腋下穿过,留下贯穿伤。 午夜时分,狂风骤起,倾盆大雨瞬间浇透了海滩。冰冷的雨水拍打在伤口上,钻心的疼痛让他从昏迷中苏醒。 他躺在血泊里,雨水混着血水在地面蔓延。凭着求生的本能,他一点点向广场边缘的石块挪动。双手被反绑着,他就用粗糙的石块反复摩擦绳索。手腕磨得鲜血直流,终于在雨水的冲刷下,绳索断裂。 黎明前的夜色里,他扶着墙,一步一挪离开了刑场。他跌跌撞撞赶到厦门港的一户亲戚家,此时已精疲力尽。 亲戚见状没丝毫犹豫,立刻把他拖进屋里清理伤口。担心天亮后被发现,亲戚连夜将他转移到山中石洞。留下干粮和水,又悄悄下山打探消息、寻找救援。 第二天民团返回刑场,只看到三具遗体和地上的断绳。他们害怕被追责,偷偷掩埋了尸体,没敢上报实情。这也让傅有智暂时躲过了大规模搜捕。 但石洞条件简陋,他的伤势越来越重,急需治疗。亲戚冒险乘船过海,前往鼓浪屿求助傅有智的三嫂。这位曾参与地下工作的妇人,当即决定亲自进山。 当时的鼓浪屿是地下党重要活动基地,隐蔽条件较好。她连夜赶到石洞,把伤痕累累的傅有智背回了鼓浪屿的家中。在三嫂的悉心照料下,傅有智的伤口慢慢愈合。 身体刚有好转,他就拒绝了继续隐蔽的建议。他知道自己活下来,不是为了苟且偷生,而是要继续革命。 伤愈后,他立刻返回老家安溪,重新投入战斗。1932年,他担任中共官桥区委书记,发动群众开展斗争。次年,安南永德四县革命形势高涨,他被选为区苏维埃主席。 敌人对他恨之入骨,烧毁了他的家,还设下圈套诱捕。1933年9月,混进革命队伍的叛徒假意邀他商讨军事计划。傅有智未能识破诡计,在“青云楼事件”中再次被捕。 这一次,敌人的折磨比上次更甚,但他依旧坚贞不屈。最终,22岁的傅有智在安溪凤冠山英勇就义。 从刑场逃生到再次赴死,他用两年时间践行了信仰。五颗子弹没能夺走的生命,最终献给了革命事业。 那些帮助过他的亲人、同志,用勇气传递了希望。如今厦门的海滩早已平静,安溪的乡村也换了新颜。但这个19岁青年死里逃生、再战到底的故事不该被忘记。 你对傅有智的经历哪个细节印象最深?有没有听过身边的红色传奇?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信息来源: 台海网《傅有智:刑场死里逃生 矢志献身革命》 中国军网——傅有智: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