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佳山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航拍)。
时值深秋,天气有了些许凉意,10月28日上午,在武宣县河西工业园区一片约39亩的土地上,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数台大型挖掘机挥舞着巨臂,正在进行最后的土地平整作业;满载土方的重型卡车在临时开辟的施工便道上有序往返,卷起阵阵烟尘……这里,正是广西佳山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钙基新材料项目的建设现场。目前,项目“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土地)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下一步正式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武宣县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武宣县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坚定树立“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工作导向,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聚焦项目全流程服务,始终把抓重大项目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机制,着力解决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统筹推进市级以上重大项目100个,总投资超435亿元。截至目前,已实现桂福菌业产业园、众顺船舶制造、城北小学等24个项目开竣工,累计完成投资45.34亿元。
深化要素保障做好跟踪服务
该县秉持“超前服务、主动对接”理念,靶向破解项目推进核心制约。运用好项目工作推进跟踪表,让每一个重大项目实现从项目签约启动、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运营的全闭环跟踪服务,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高效推进。
用地保障上,积极开展土地征收和报批工作,合理安排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用电保障上,联动供电部门加速电力设施建设,确保施工用电稳定;项目谋划和融资保障上,紧盯政策导向,精心谋划、储备项目,建立项目谋划储备库动态调整机制,将储备项目与招商引资、资金争取紧密结合,积极争取资金,推动一批优质储备项目转化落地,提速专项债与中央预算内资金拨付。通过精准发力,成功解决桂垦新黔牧业饲料厂进场道路、桂中子木业消防验收等6个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题,推动桂福菌业产业园等8个重点项目快速开工。
创新审批模式打造服务标杆
该县敢于突破传统工作模式,落实“并联审批+容缺办理”新模式,以制度创新打破流程壁垒。
将原本需依次办理的审批事项改为同步推进,对非核心材料实行“容缺后补”,在确保审批规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间。推动桂福菌业产业园项目提前两个月开工入库,一期已顺利实现投产试运行,日产19.5万斤鲜菇。在佳山项目用地保障上,优先配置用地指标、推广“交地即交证”服务模式,大幅压缩供地时间和企业成本。
全面推行项目代办服务,组建专业代办队伍,为企业提供从项目立项到开工建设的全流程“一对一”代办服务,真正实现企业“零跑腿”。截至目前,武宣县重大产业项目代办率超80%,企业办事效率大幅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大大提高了项目业主开展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的时效,有效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健全协调机制提速项目建设
该县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高效运转”的项目推进体系,确保重大项目建设难题及时解决、建设进度稳步推进。
出台《武宣县分级分类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工作实施方案》《武宣县2025年强产业方案》,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落实“一个项目、一名县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名联络员、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机制。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紧盯项目签约、落地、开工、达产全流程,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转化为开工项目,全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难题,确保重大项目快速达产满产,切实将项目建设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实效。
同时,健全县党政主要领导重大项目单双周协调机制,定期开展服务重大项目单双周调度会,重点解决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强化服务保障、加强督导督办,继续发扬“能快就不要慢、该干马上就办”作风,确保项目早落地、快开工、早投产。明确责任单位、解决时限的任务清单,定期研究、逐项攻坚,确保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今年以来,已累计召开协调会19次,专题研究重大项目难点堵点问题43个,完成问题销号37个,问题解决率达86%,有效扫清了项目推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