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51年,93岁高龄的前清朝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在得知志愿军成功击退美军并进攻韩国

1951年,93岁高龄的前清朝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在得知志愿军成功击退美军并进攻韩国首都汉城的消息后,欣喜若狂,感慨万分。他曾担任清朝海军的最高统制(总司令),后来成为民国海军总长,再次晋升为国务总理。 你们知道吗?这声感慨里藏着多少屈辱与期盼,是萨老憋了半个多世纪的心里话!他年轻的时候,正好赶上甲午中日战争,当时32岁的他担任“康济”号练习舰管带,跟着北洋水师在黄海海面跟日军死磕,亲眼看着战友们驾驶着军舰冲向敌舰,看着“致远”“经远”相继沉没,看着大清的海军舰队全军覆没,那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痛苦,他记了一辈子。战后他拖着残破的舰队退回威海卫,面对港口里漂浮的战友遗体和断裂的舰桅,硬是没掉一滴泪,可谁知道,这遗憾早就刻进了他的骨子里。 萨老这一辈子,就没离开过“海军”和“强国”这两个词!清朝灭亡后,他拒绝了袁世凯的高官厚禄,转头投身民国海军建设,把散落各地的海军残部重新整合,硬生生撑起了民国海军的底子。后来担任国务总理,他没想着捞好处,反而力主削减军费开支用于教育和实业,说“国家要强,先得让百姓有饭吃、有书读,海军才能有根基”,可当时的民国政坛混乱不堪,他的理想根本没法实现,最后只能黯然辞职,看着自己一手拉扯起来的海军,在军阀混战中渐渐衰败。 93岁的他,早就退隐多年,在福州的老宅里养花种草,可心里始终放不下国家的海防。他总跟身边的人说,“我这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看到中国海军能扬眉吐气,没看到外国人不敢再随便欺负咱们”。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他每天都让家人读报纸上的战报,看到美军装备精良、气焰嚣张,他好几夜睡不着觉,偷偷抹眼泪,怕历史又要重演。直到志愿军把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从鸭绿江赶到汉城,这个93岁的老人,突然像个孩子一样拍着桌子大笑,让家人磨墨铺纸,颤巍巍写下“中华有此健儿,可保海疆无虞矣”,笔锋里全是藏不住的激动。 你们想想,萨老见证了三个时代的变迁,从大清的丧权辱国,到民国的四分五裂,再到新中国的奋起反抗。他见过最腐朽的统治,经历过最惨痛的失败,尝过最无助的屈辱,所以才比任何人都明白,志愿军的胜利不是一场普通的胜仗,是中国终于敢在世界强国面前挺直腰杆,是百年国耻终于有了洗刷的希望。他当年在甲午海战中失去的战友、破碎的理想,在志愿军战士的冲锋号里,终于有了回响。 更让人动容的是,萨老不仅感慨,还拿出自己毕生的积蓄,托人送到前线,说“我老了,不能上战场杀敌,这点钱给孩子们买棉衣、买弹药,让他们好好打仗,替我们这些老骨头,守住国家的尊严”。这份跨越时代的爱国心,没有因为年龄而褪色,反而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厚重。他一辈子盼着国家强大,盼着海军崛起,虽然没能亲眼看到中国海军后来的壮大,但他知道,那个任人宰割的时代,彻底过去了。 萨镇冰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从来不是一句口号,是历经沧桑仍不改初心,是见证屈辱仍满怀希望。志愿军的胜利,不仅击退了强敌,更告慰了无数像萨老这样为国家富强奋斗一生的先辈。一个国家的强大,从来不是靠一两个人的努力,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拼搏,是哪怕身处绝境,也绝不低头的骨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