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快讯!快讯! ​​俄罗斯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突然宣布了:今年前9个月俄中贸易额达到

快讯!快讯! ​​俄罗斯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突然宣布了:今年前9个月俄中贸易额达到1636亿美元,同比回落近一成。 ​​汽车成了下滑的主力。多家机构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品牌在俄罗斯新车销量里占到约六成,今年对俄汽车出口却被媒体称降了约55%,这一下把节奏打乱。 谁能想到啊?去年还在俄罗斯车市横着走的中国品牌,今年直接被泼了一盆冷水!这可不是突然崩盘,背后早有苗头,说白了就是“热得快,凉得也快”,咱们很多车企压根没接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你们还记得2022年俄乌冲突后那波风口吗?大众、雷诺、丰田这些西方车企全撤了,俄罗斯本土的拉达又缺零部件产不出来,车市一下空出大半江山,中国车趁机冲进去,2024年光出口就卖了115.8万辆,占了人家六成市场,奇瑞、吉利的车在莫斯科街头随处可见,当时俄媒都喊着给中国品牌开“VIP通道”,那风光劲儿别提了。 可风光背后全是隐患!俄罗斯冬天有多冷你们知道吗?零下二三十度是常态,路面还常年撒盐防滑,咱们不少出口的车压根没做专门的防腐处理,用的还是国内常见的普通钢材,结果开两三年车身就开始生锈,有的车门都关不严实。莫斯科的出租车司机吐槽得最狠,说70%的中国车开没多久就出变速箱故障,跑长途都不敢接单。更要命的是,俄工业和贸易部直接点名三个中国品牌有安全隐患,今年七月还禁售了四个中国卡车品牌的多款产品,这口碑一崩,消费者自然不敢买了。 政策变动更是给了致命一击!俄罗斯今年突然收紧进口规则,不仅上调了整车税和报废税,12月还要把160匹马力以上进口车的报废税再抬高,咱们出口的很多SUV、越野车都在这个范围里。更坑的是,所有进口车必须过俄罗斯的强制碰撞和尾气检测,之前靠平行进口蒙混过关的路子被堵死了。成本一下涨起来,星途瑶光涨了8万卢布,吉利星越L有的版本直接涨了22.5万卢布,折合人民币快2万了,俄罗斯消费者本来就受通胀影响,一看涨价直接转头观望,谁还愿意当冤大头? 还有个关键问题,西方车企压根没彻底离开!丰田悄悄召集前经销商开会,现代、起亚注册了新商标,每月通过第三方平行进口偷偷运1500辆车进去,奔驰、宝马也有600辆左右的月流入量。这些品牌在俄罗斯经营多年,口碑和服务网络都比咱们扎实,它们一回来,中国车的价格优势瞬间就没了。再加上俄罗斯的汽车贷款利率飙到了近50%,相当于借高利贷买车,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起,去年疯狂买车的热潮早就透支了消费需求,现在市场直接进入“低欲望阶段”。 其实不光汽车,整个俄中贸易额下滑都有深层原因。俄罗斯对华出口里68.3%都是能源,今年国际油价持续回落,乌拉尔原油比布伦特原油的价差缩小,光这一项就让贸易额少了不少。更麻烦的是西方制裁的连锁反应,欧盟第19轮制裁把四家中国企业列进清单,中资银行对俄信用证开立规模降了43%,航运保险费涨了3倍,有的航线甚至没人敢承保,企业就算想做生意,物流和结算都成了难题。 说句实在的,这波下滑对中国车企来说,与其说是危机,不如说是个教训!之前能在俄罗斯卖得好,更多是占了“西方撤离”的窗口期,不是咱们的技术和本地化真的做到位了。很多车企就想着赚快钱,没在当地建工厂,没设完善的服务网点,消费者投诉无门,产品也没适配当地环境,政策一变就慌了手脚。现在长城、吉利已经开始在俄扩建工厂搞本地化生产,奇瑞也在找本土企业合作,这才是长久之计。 整体贸易额回落也给咱们提了个醒,不能过度依赖单一市场,也不能只靠价格优势。俄罗斯市场需要的是真正扎根的合作,而不是短期的投机;中俄贸易要想稳,也得摆脱对能源的单一依赖,多拓展些高附加值的合作领域。这波“降温”未必是坏事,能让企业冷静下来,把功夫下在产品和本地化上,比盲目冲销量管用多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