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教师火了!”老教师批评说:“让家长去监督作业,这本身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现在的教师觉得让家长去监督批改孩子的作业是天经地义,那要老师干嘛?” “这个老教师火了!”一句话像一道闪电,瞬间点燃了无数网友的热情与思考。在这个快节奏、压力山大的时代,我们到底在教育上丢失了什么?难道,真的要把“监督”变成“责任”的全部内容吗?还是说,这背后隐藏着我们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误解? 这位老教师的批评,直击许多家长与老师的心底:“让家长去监督作业,这本身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他的话,或许听起来有些激烈,但仔细思考,却发人深省。难道,我们真的相信,孩子的成长,只能靠家长的“看守”和老师的“批改”来完成吗?如果这样,老师的存在就变成了“批发工厂”,而父母只是“守门员”。这真是我们想要的教育吗?还是说,这只是一种“懒惰”的借口? 有人会说:“家长帮忙监督,能让孩子更有责任感。”但问题是:责任感真的是靠“监督”堆砌出来的吗?还是说,那只是表面功夫?其实,真正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是他们从失败中学到的坚韧,是他们自主探索的勇气。把作业的“看管”变成“监督”,只会让孩子变得依赖、迷失自我,失去最宝贵的自主学习能力。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在教育中,究竟在追求什么?是“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还是“激发潜能”的自由空间?当老师说:“我不需要担心作业的批改,因为家长会帮忙监督”,那是否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对孩子自主学习的引导?这是“放手”还是“放弃”?这是“信任”还是“懒惰”? 这个问题,关乎每一个家庭的未来,也关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我们需要反思: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是让孩子成为依赖的机器,还是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勇于探索?是让家长变成“守门员”,还是让老师成为引路人?答案或许不止一个,但可以确定的是,若我们继续用“监督”来衡量孩子的成长,那么未来的社会,恐怕也会变得更加“依赖”和“被动”。 这位老教师的话,或许会引起争议,但也正是这种争议,激发了我们对教育深层次的思考。也许,是时候让“责任”回归到孩子自己,回归到老师的专业,而不是一味依赖家长的“看护”。毕竟,教育的本质,是激发每个孩子内心那份最纯粹的热爱与责任感,而不是把他们变成“作业的奴隶”。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理想教育”的梦想。你,是否也曾为孩子的未来担忧?是否也在思考:我们的教育,究竟在追求什么?评论区,期待你的声音——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明天,点亮一盏灯。家长督促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