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两项“群星奖”闪耀全国!广州连续三届荣获群文领域政府最高奖

广州群众文艺结出硕果!11月4日,第二十届“群星奖”获奖作品名单公布,广州市收获两项殊荣——群众合唱团队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合唱团和少儿舞蹈《最后一球》双双摘得“群星奖”。

“群星奖”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每三年一届,是我国群众文化领域政府最高奖。本届“群星奖”全国共有1996个演出单位的5039个作品(团队)、29.5万名群众文艺工作者参加评选,经过初选、复评、终评,最终60个作品(团队)获奖,5个作品(团队)来自广东,获奖数量并列全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近年在此项赛事中成绩斐然,西河大鼓书《大营救》和广东南音新唱《同心结》先后斩获第十八届、第十九届“群星奖”,本次获奖意味着广州连续三届摘得“群星奖”,展现了广州群众文艺创作的深厚底蕴与勃勃生机,也进一步提升了广州在全国群众文化领域的影响力。

作品鲜活,创作植根岭南生活灵感源自日常点滴

“自今年3月起,广州市共报送12件作品参加全国‘群星奖’,11件作品入围全省初评。经过层层选拔,我市有6个作品(团队)代表广东省参加第二十届‘群星奖’复评,其中4个作品(团队)成功进入决赛,涵盖音乐、舞蹈、戏剧三大门类,入围数量创下广州近年参加‘群星奖’的新高。”广州市文化馆副馆长石泉透露,本届“群星奖”广州有2个作品(团队)获奖,不仅刷新了近三届广州单届“群星奖”的最好成绩,也充分体现了广州群众文艺的高水平、高质量。

广州的群众文艺创作植根于广州的群众生活,灵感源自市民的日常点滴,创作的核心目标始终是服务市民需求、传递文化温度。石泉认为,4个入围终评的作品(团队)像一扇扇文化窗口,从不同维度展现了广州的城市特色与精神内核,“广州合唱团自选原创曲目《生命的红》扎根‘英雄花开英雄城’的红色土壤,用音乐传递广州的红色血脉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少儿舞蹈《最后一球》契合2025年广州‘全民迎全运’的热情;广场舞《鱼游春水》让观众一眼识别岭南韵味,是地域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小品《你好,气球人》关注新时代年轻人的精神图景。”这4个作品(团队)以多元题材、精湛演绎和真挚情感,在全国舞台上实现了一次高质量的整体亮相,展现了广州群文创作“题材无边界、表达有温度”的蓬勃生态。

其中,勇夺本届“群星奖”的广州合唱团是广东省今年唯一跻身群众合唱类终评的团队,自1998年建团以来,积极推动本地合唱事业高质量发展。广州合唱团两首参赛曲目分别是《忆秦娥·娄山关》和《生命的红》,曲目选择既紧扣“群星奖”对群众性与时代性的核心要求,更契合团队的技术特质与艺术追求。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广州开幕,全城市民喜迎全运氛围浓厚。参加舞蹈类终评并摘得“群星奖”的少儿舞蹈《最后一球》以国球为艺术载体,聚焦赛点时刻,充分展示乒乓健儿奋勇拼搏的艰辛历程,将训练场上汗水与挫折化作张力十足的肢体语言,传递敢打必胜的勇气信念,诠释全力以赴的体育精神。

培育人才,品牌化赛事平台搭建舞台促精品

今年广州在“群星奖”的选拔和参赛中,交出了一份十分耀眼的成绩单,这既是广州群众文艺创作实力的集中体现,更是全市群众文化活力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出精品、育人才、树品牌’的目标,多措并举为群文创作注入活力、夯实根基。”广州市文化馆馆长董敏认为,这份成果的背后,是群文工作者扎根基层、潜心创作的辛勤汗水与实践智慧。

在群众文化创作方面,广州鼓励引导创作者扎根本土,提升群文创作者综合水平,彰显广州特色。董敏表示:“针对本届‘群星奖’,我们邀请著名作词家姚峰老师作为指挥对广州合唱团进行指导,《鱼游春水》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多次邀请行业专家对作品进行提升。通过精准引导,不仅提升了群文作者的综合创作水平,更让广州的城市特色在作品中得到鲜明彰显。”

此外,依托“羊城之夏”广州市民文化季这一核心品牌,广州每年围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门类举办专项创作赛事,为群众文化创作储备人才、搭建展示平台;同时积极组织作品参与“群星奖”“牡丹奖”“小荷风采”等全国性赛事评选,在更高舞台上培育人才、打磨精品。这种“以赛促创、以演促优”的模式,既给了创作者施展才华的空间,也让作品在赛事历练中不断优化,逐步具备冲击国家性奖项的实力。此次荣获群星奖的《最后一球》就是典型例子,它此前已在多类赛事中崭露头角,曾获得第十二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最高奖“小荷之星”、广东省第七届少儿舞蹈大赛表演金奖与创作奖、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舞蹈类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正是在赛事的反复打磨中,《最后一球》的艺术表现力与思想内涵不断提升,最终得以在“群星奖”舞台上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广州持续深耕“群星工程”群众文艺团队建设,通过分类扶持、分层培育,遴选并打造了一批“创演之星”“群艺之星”“传承之星”团队,本次获奖的广州合唱团就是“创演之星”团队代表。通过团队扶持与奖励激励的双机制,广州不仅培育出一批有竞争力的群文团队,更构建起广州群文创新发展的梯队,为持续产出优质作品提供保障。

为民惠民,让更多市民共享文化发展丰硕成果

上攀艺术高峰,下为基层服务。在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中,广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秀的群众文艺团队及其创作的群众文艺精品走到人民中去,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此次获奖的2个作品(团队)即将登上‘羊城之夏’广州市民文化季等活动的舞台,与更多市民朋友见面。我们将借助品牌活动的广泛影响力,让优秀群文作品走进更多区域、惠及更多群体。同时,我们将沿用市文化馆成熟的惠民演出模式,通过集中专场演出、公益快闪等形式,进一步扩大优质文化资源的覆盖面,让更多市民共享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董敏透露,2024年,广州市文化馆组织开展各类群文活动超3400场次,线上线下惠及群众超1675万人次;2025年1月~10月,广州市文化馆组织开展各类群文活动2625场次,线上线下惠及群众386.71万人次。

在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大道上,广州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积极打造“家门口的文化盛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群众文化百卉千葩,让更多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展示者、欣赏者、分享者。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斯其格通讯员:广州市文化馆

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