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遇到狠人了!”安徽阜阳,女子买了套160平米的大平层,找装修公司花45万装修,

“遇到狠人了!”安徽阜阳,女子买了套160平米的大平层,找装修公司花45万装修,本以为能开开心心入住,结果验房时发现问题百出,一气之下,女子直接邀请网友“打卡避坑”,还把新房挂到网上出售,一下让装修公司火了一把   45万可不是小数目,那是刘女士工作十五年攒下来的辛苦钱,她原本指望这笔钱能把房子装成理想中的样子。   因为她人在杭州,没办法天天盯着装修现场,就和装修公司约定好全程通过微信远程沟通,想着专业团队做事,肯定能让自己省心。可这份信任,最后却换来了一地鸡毛。   验房时,刘女士一进房子就傻了眼,到处都是问题,根本不是合同里约定的样子,连最基本的使用功能都受影响了。   阳台的地漏被瓷砖严严实实地封死了,以后要是下雨或者浇水,水根本排不出去;一间卧室的窗户更离谱,被新做的柜子挡得严严实实,想开窗通风都做不到;之前特意为咖啡机预留的餐边柜,深度比当初图纸上画的少了10厘米,心仪的咖啡机根本放不进去。   这些问题,让好好的房子成了“半成品”,住都没法住。   不光是功能性出问题,更让人窝火的是价值上的欺诈。合同里写着定制柜值9万,可懂行的人一看,都说这柜子的质感还不如市场上六七百块一平米的便宜货;   装修公司说阳台玻璃花了5万,实际上是本地小作坊生产的;就连主卧的房门,敲起来声音空空的,拆开一看,里面居然填的是纸板。   有个做了十年装修的博主去现场看了后说,按45万的预算,本来完全能用上进口板材和高端洁具,现在这装修,根本就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刘女士赶紧找装修公司理论,可对方的态度强硬得很,不仅不承认自己有问题,还提出让刘女士先付清尾款,整改的费用另外算。   这明摆着是把自己的过错推给消费者,让刘女士承担额外的成本。   刘女士试着走常规的维权路子,可要么是沟通半天没结果,要么是诉讼流程太漫长,根本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希望。   被逼到这份上,刘女士也豁出去了,她没再和装修公司无休止地争吵,而是想出了一个“狠招”。   她在社交平台上发视频,曝光房子装修的问题,还在窗户上贴了“翻车现场,欢迎避坑”的标语,甚至用智能锁远程给50多个闻讯而来的网友、邻居和博主开门,邀请大家来“打卡”,看看这家装修公司的“杰作”。   同时,她还把这套刚装修完就问题百出的房子挂到网上出售,打算及时止损。   刘女士这么做,可不是什么行为艺术,而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工作十五年攒下的45万打了水漂,要是把房子卖掉,还得倒贴将近10万的税费。她在杭州家里堆着的上百个没拆封的软装快递,都是之前为新家准备的,现在也用不上了,好好的安家梦彻底碎了。   她用这种近乎“自曝家丑”的方式,把自己的私人损失变成了给大家的公共警示,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消费者监督。   这件事也戳中了装修行业的痛点,很多普通消费者在装修时,都因为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容易被装修公司坑。刘女士的遭遇,就像用15年积蓄敲响的警钟,提醒着大家装修时要多留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