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落魄书生马周拜访相士袁天罡,袁天罡断言:“你活不过一年!”一年后,马周突然再访,袁天罡见之大惊失色,急问:“你将位极人臣,是如何改命的?” 马周微微一笑,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袁公,一年前,你我初见,可还记得我的模样?” 袁天罡点了点头,神情依旧震撼:“记得。你当时面色枯黄,眼浮血丝,神散气虚,乃是酒色耗命之相。我断你活不过一年,绝非虚言。” “那袁公请看,我今日之相,又如何?” “今日的你,”袁天罡深吸一口气,语气中充满了敬畏,“龙睛凤颈,伏犀贯顶,周身官气紫气环绕不散。此乃大贵之相,他日必将位列中枢,执掌天下权柄。可……这怎么可能?” 一年前,马周还是个终日与酒为伴的落魄书生。 他出身贫寒,空有一肚子经纶,却报国无门。在地方做小官,因看不惯官场腐败,愤而辞官。 此后,他四处游历,却尝尽世态炎凉,渐渐沉溺于杯中之物,试图用酒精麻痹怀才不遇的痛苦。 当他流落到京城长安时,早已是穷困潦倒,酒气缠身。听闻袁天罡相术通神,便带着几分醉意,前来问卜前程。 袁天罡只看了他一眼,便眉头紧锁。 马周打了个酒嗝,躬身问道:“先生何故锁眉?”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袁天罡缓缓说道,“你本是栋梁之才,却自甘沉沦,以酒耗命。观你气色,五脏已损,神仙难救。回去吧,戒了酒,或许还能多活几日,莫问前程了。” 这话如同一盆冰水,将马周从醉梦中浇醒。他看着自己映在铜镜中那张憔悴的脸,第一次感到了深入骨髓的恐惧和悔恨。 难道自己十年寒窗,满腹韬略,最终不是败给时运,而是败给这杯中之物? 他不甘心! “我命由我不由天!”马周回到简陋的住处,将身边所有的酒器,尽数摔得粉碎。“从今日起,滴酒不沾!若天不容我,我便与天争命!” 他戒了酒,也戒了颓唐。为了生计,他投宿在武将中郎将常何的家中,当了一名家客。 转机,就在这脱胎换骨之后,悄然而至。 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广开言路,要求百官上书言事。常何一介武夫,对着笔墨纸砚愁眉不展。 马周得知后,主动请缨:“将军若信得过我,我愿代笔。” 常何大喜过望。 就在常府的书房里,马周将自己对天下大势的洞察,对黎民百姓的悲悯,对朝政得失的思考,全部倾注于笔端。 他洋洋洒洒,写下了石破天惊的“二十条”治国之策。 第二天,常何将奏疏呈上。 唐太宗李世民看后,龙颜大悦,但随即脸色一沉,厉声问道:“常何!此疏何人所写?你一武将,绝无此等见识!敢欺君罔上,可知是灭族之罪!” 常何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跪地叩首:“陛下息怒!此疏……乃臣府上一门客,名叫马周之人所作!” “马周?”李世民的眼中瞬间爆发出狂喜的光芒,“快!速速召此人入宫!快!” 一道圣旨,如惊雷般传到常府。 当使者找到马周时,他正在简陋的客房中读书,神情淡然,早已不见丝毫酒气。 皇宫之内,李世民与马周彻夜长谈。 从安内攘外,到富民强兵,马周对答如流,见解精辟。李世民相见恨晚,兴奋地对左右说:“朕得马周,如汉光武之得邓禹!天下事,可定矣!” 自那天起,马周的命运,彻底改变。 他从一个家客,被破格提拔为监察御史,不久后,又官至中书令。 此刻,他站在袁天罡面前,气度从容,早已不是一年前那个醉眼惺忪的酒徒。 听完袁天罡的惊叹,马周终于开口,缓缓答道:“袁公,你算得出我因酒而起的死相,却算不出我闻过则改的决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更算不出的,是我大唐有幸,能有当今陛下这样的千古明君。他给天下寒士开辟了一条通天之路,让我明白,大丈夫当以身许国,岂能沉溺杯中?” “所以,改我命者,一半在我,一半在天。”马周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整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我戒了酒,是自救;得遇陛下,是天助。这,才是我的‘命’!” 袁天罡听完,呆立半晌,随即对着马周,深深一揖,躬身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