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国学者高志凯突然宣布了自己长期自费参加海外公开论坛、上节目发声的情况。直播画面里,他提到机票和酒店都自己承担,这不是小数目。话题落在国际安全领域,我们的声音要有人在场说清楚。 这位耶鲁法学博士、前外交部外交官,本可安享学术清福,却偏要自掏腰包闯“舆论战场”。没有经费支持,没有官方背书,全凭一腔赤诚为中国正名。 算算这笔账,就知道他说的 “不是小数目” 有多实在。国际顶级论坛的注册费常规期就得 800 到 1200 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五六千块起步。 他去的都是欧美、东南亚的重要场合,就说从北京飞纽约,旅游旺季经济舱往返就得 1500 美元,要是赶时间买临近机票,价格能翻一倍。 住宿更不便宜,波士顿那些会议合作酒店,一晚就得 300 美元,要是参会五天,光酒店就一万多人民币。算下来这一趟参会没个两三万根本下不来,要是一年跑个四五次,几十万就出去了。 他不是大老板,就是个学者,这笔钱对谁来说都不是随手能扔的小钱,可他愣是自己扛了这么多年,没要过一分钱经费,没拿过任何官方背书,图啥?图的就是 “我们的声音要有人在场说清楚”。 这话太实在了,因为现在的国际舆论场,真不是你不说话别人就会客观看待你的地方。有数据说,现在全球 68% 的人了解中国全靠西方媒体,只有 22% 的人会看中国媒体的报道。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西方媒体怎么说,很多外国人就怎么信。就像南海问题、台湾问题这些涉及咱们核心利益的事,西方媒体总跟着少数国家的调子跑,要么歪曲事实,要么故意抹黑,把白的说成黑的。 这时候要是没人站出来当面掰扯清楚,咱们的立场再好,也传不到人家耳朵里,甚至会被越抹越黑。 高志凯最让人解气的就是,他不光敢站出来,还能把道理说到点子上,让西方那些带着偏见的人哑口无言。 就在前不久新加坡的全球经济论坛上,有个美国女记者半开玩笑地 “威胁” 他,说得罪美国会有大损失。当时台下都安静了,谁都知道这是故意给中国下套。 可高志凯一句话就给顶回去了:“我们不在乎,五千年历史里大部分时间没有美国,真要霸凌我们,大不了再活五千年没有美国的日子。” 这话听得人热血沸腾,当场就把那记者噎得说不出话,台下还有人偷偷鼓掌。 他这话不是耍嘴皮子,背后全是硬实力撑着 ——2024 年咱们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突破 1300GW,第一次超过化石能源,全球第一;工业体系 41 个大类全齐了,芯片、新能源汽车这些关键领域都在往上冲。 而且中美贸易额去年 6900 亿美元,美国农民每年 150 亿美元大豆玉米卖给我们,苹果、特斯拉在华营收超 7000 亿美元,到底谁更依赖谁,明眼人都清楚。 还有 2022 年佩洛西窜访台湾那回,西方媒体一窝蜂跟着炒,把我们的正当反制说成 “威胁地区安全”,当时舆论上咱们特别被动。 就在这节骨眼上,高志凯在 BBC 的采访里直接放话:“两岸统一是必然趋势,希望在佩洛西去世前完成。” 这话一下子就把焦点转了。 那段话在海外社交平台一天就有两亿次播放,好多外国人开始琢磨 “原来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咱们一下子就从被动回应变成了主动发声。 他对付那些故意找茬的套路也特别有一套。印度老拿非法的 “麦克马洪线” 说事,他不跟人家纠缠旧账,直接抛出 “高志凯线”,以恒河为界谈边界问题,一下子就把争论的主动权抢了过来。 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糊涂,他就提出 “东经 118 度线”,提醒人家遵守历史条约,逼得菲律宾政府专门开会研究。这哪是学术讨论啊,这就是在舆论战场上见招拆招,用他们能听懂的逻辑,把咱们的道理讲透。 有人可能会说,他一个退休的学者,犯得着这么拼吗?你看看他的履历就知道,他根本不愁过舒服日子。 早年是邓小平的英文翻译,连续三年评外交部先进工作者,后来拿了耶鲁法学博士,在华尔街当律师,在摩根士丹利、中海油这些大机构做高管,现在还是苏州大学的讲席教授,光靠学术研究、当个评论员就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名利双收。 可他偏要自找苦吃,一把年纪飞遍世界各地,住酒店、赶会场,有时候还得面对西方记者的刁难。 这背后全是那份骨子里的赤诚。他心里清楚,国际安全这事儿,光靠官方声明不够,得有人在那些公开场合、那些西方主导的平台上,把咱们的立场、咱们的底气当面说出来。 就像他自己说的,不是想挑衅谁,就是希望大家明白,中国要的是平等,不是被人指指点点。 现在咱们国家越来越强,可西方的话语霸权还在,他们总想着用自己的规则套我们,这时候就得有高志凯这样的人站出来,把战场抢过来,把话说清楚。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界,中国不光有实力,更有敢于发声的底气;也告诉我们,爱国从来不是喊口号,而是在需要的时候,愿意站出来,为自己的国家说句公道话。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