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项立刚认为台积电在南京建厂,千亿营收两百亿利润,帮台积电弥补各种亏空的同时,也阻

项立刚认为台积电在南京建厂,千亿营收两百亿利润,帮台积电弥补各种亏空的同时,也阻碍了大陆自己芯片产业的发展,毕竟台积电南京厂生产的都是成熟制程的芯片。 这些芯片我们都可以自己生产,结果现在平白无故就让给了台积电,自家芯片产业反而受到了挤压,是对中国芯片产业的一个巨大打击! 先聊聊南京厂怎么起来的。大陆给了不少实际帮助,比如在土地上直接优惠,让厂区快速建好,还有税收方面的减免,像是投产头几年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全返还,后来几年还返一半。 这些政策加上人才引进和供应链配套,基本把建厂的难题都解决了。南京厂从2018年投产,几年下来营收就破了千亿,利润也累计近两百亿人民币。 拿2024年来说,单年就赚了近58亿人民币,这数字听着就让人觉得厉害,可仔细一想,这些盈利是怎么用的,就不那么简单了。 这些钱不光进了台积电的腰包,还直接拿去补全球其他厂的亏空。举个例子,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厂子,从启动就各种问题,成本高,运营难,四年下来累亏了快90亿人民币。 日本熊本厂也类似,开支大,收益慢,一直在赔钱状态。欧洲德累斯顿厂供应链不稳,也需要不断投入。 结果呢,南京厂的盈利就成了这些海外项目的救命稻草,大陆赚的钱间接支撑了台积电的国际布局。这么一看,利益分配确实不太平衡,本地市场养着别人家的业务,却没换来多少实惠。 再来说本土芯片企业的处境。本来,大陆企业在28纳米这样的成熟制程上,早就有能力自己干了。 中芯国际从2018年起就批量生产这类芯片,技术不落后,能满足汽车电子、电源管理这些领域的需求。 华虹半导体也在这块站稳了脚跟,2023年中芯国际的28纳米产能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出货量同比增长15%。 按理说,这应该是本土企业练手的好机会,通过这些订单积累资金和技术。可台积电南京厂一进来,靠着品牌和产能规模,把不少订单拉了过去。 本土企业订单少了,产能闲置,利润自然薄了,研发投入也跟不上,形成了一个难解的循环。 更棘手的是,台积电一边在大陆拿好处,一边却跟着美国搞限制。 2025年,美国商务部就明确通知,年底终止南京厂的设备进口豁免资格,以后进口设备得逐案申请,时间和成本都上去了,还不允许扩产或升级技术。 这让厂子的运营添了不少麻烦。同时,大陆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也来了,要求含中国稀土超过一定比例的产品出口需审批。 台积电对稀土依赖大,库存只够一个月,生产成本肯定涨,利润空间被压得更紧。南京厂还用低价策略抢市场,本土企业被迫跟进,利润更少。 人才方面,外企稳定吸引了不少人,本土团队发展后劲弱了。 尽管有这些压力,南京厂靠着客户资源和现有能力,还能维持运转。可长远看,这对本土芯片产业不是好事。项立刚反复强调,不是反对合作,而是得有底线,让本土企业有空间成长。 现在这样,政策红利没真正帮到自家产业,反倒让外资补了亏空,还挤了市场份额。本土企业没法在成熟制程上赚够钱,就难升级技术,整体产业链就弱了下去。 其实,大陆芯片产业有底子,中芯国际在成熟制程上有进展,市场份额也在慢慢涨。2025年上半年,中芯国际营收同比增长21.44%,12英寸先进制程产能供不应求。 可如果外资继续一边吸金一边设限,本土企业发展就更难。项立刚的观点是,政策该调整了,优先本土,别再为别人买单。 专注自立自强,摆脱对外依赖,这才是正道。摆脱这种不对等局面,本土芯片才能真正站稳脚跟,避免长期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