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30 亿吨铁矿重见天日,美国媒体:中国将改写全球铁矿格局!11 月 4 日台媒爆料,一条全新铁路在西非正式投入运营,西芒杜铁矿将在今年实现出口,然而这样的状况也引来外媒的担忧:中国从未拥有过如此程度的海运铁矿定价权! 你敢信吗?这西芒杜铁矿可不是普通的矿山,它是全球储量最大、品质最高的未开发铁矿,30亿吨储量只是已探明部分,实际潜力还能往上挖,矿石平均品位超过65%,比澳大利亚主流铁矿高出10个百分点不止!之前中国钢铁企业进口的铁矿,品位大多在55%-60%,炼一吨钢得多耗不少矿石和能源,西芒杜的高品位矿一进来,直接能帮企业降低15%以上的冶炼成本,这可不是小数目啊!更关键的是,这矿从1997年被力拓发现后,整整闲置了二十多年,不是没人想开发,是真的难——矿区在几内亚东南部的深山里,既没铁路也没深水港,光基础设施就得砸上百亿美元,西方企业算来算去觉得不划算,硬生生把这块“宝地”放凉了。 谁能想到,最后是中国企业扛下了这个重任!中铝集团、中国宝武这些央企牵头,联合新加坡韦立集团组成赢联盟,直接拿下了铁矿南北四大区块的开发权,南部区块中铝持股39.95%,北部区块由中国宝武主导开发,从源头就握住了话语权。那条刚投入运营的铁路,全长超过600公里,光主干线就有536公里,还是双轨设计,专门为重载运矿打造,年运力能冲到1.2亿吨,相当于澳洲年度铁矿出口量的近五分之一!配套的还有两个深水港,一个年吞吐量6000万吨,专门走驳船,另一个走转运船,就算超大矿船也能靠岸,这一套“铁路+港口”的组合拳,直接把深山里的矿石变成了能直达中国的“硬通货”。 之前中国有多被动,现在就有多扬眉吐气!2023年中国进口了11.79亿吨铁矿,70%都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那几家西方矿业巨头垄断了定价权,价格说涨就涨,2022年力拓还单方面撕了长期协议,改用现货定价,让中国钢企跟着汇率和价格波动“过山车”,利润被压得死死的。咱们明明是最大买家,却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少得可怜,这种“别人开价,我们买单”的日子,终于要到头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不只是买家,还是矿主、承运方,从矿权开发到运输结算,全链条都有话语权,彭博社都急着报道,说“中国从未拥有过这般程度的海运铁矿石定价权”,这话说得没毛病,以前是被动接受规则,现在咱们能参与制定规则了! 这项目的投入和诚意,西方企业根本比不了!整个矿山加基础设施总投资高达230亿美元,是非洲历史上最大的矿业项目,光融资就谈了150亿美元,几内亚政府还持有15%的股份,能直接分享收益。中国企业不光是来挖矿的,还帮当地培训技术人才,创造了上万个直接就业岗位,连铁路机车都是从美国西屋制动采购的,订单总额超5亿美元,既保障了项目运营,也带动了相关产业,这才是真正的共建共赢,不是西方那种只懂掠夺资源的模式。更厉害的是,今年已经有中国企业用人民币结算铁矿石交易了,三笔共200万吨,不再被美元绑定,这一步步都是在重构全球资源贸易的规则! 外媒的担忧其实很真实,他们怕的不是中国赚了钱,是怕自己垄断了几十年的格局被打破。以前全球铁矿贸易被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家说了算,现在西芒杜满产后,每年1.2亿吨的高品位矿进入市场,直接能冲击现有价格体系,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和股东,自然有了更多议价筹码。而且这不是单一项目的胜利,中国还组建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把全国主要钢企的采购整合起来,不再各自为战,青岛港、日照港还建了数字化平台,矿山发货、钢厂下单、运输调度一条龙,效率直接拉满,这背后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不是靠运气得来的。 这事儿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关键资源的主动权必须握在自己手里!以前总说“国运”,其实所谓国运,都是靠硬实力拼出来的——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拿不下百亿级的项目;没有顶尖的基建能力,修不好600公里的重载铁路;没有团结的产业力量,整合不了全国的采购需求。西芒杜铁矿的投产,不只是改写了全球铁矿格局,更证明了中国从“资源搬运工”到“规则参与者”的转变,这种转变,能让我们在产业链上更有底气,不再被别人“卡脖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