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1月5日,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媒表示,与特朗普会晤时,中方为何对台湾只字不提

11月5日,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媒表示,与特朗普会晤时,中方为何对台湾只字不提?这明显不是偶然。中国最重要的红线,也就是台湾问题。而中国的官方通稿呢?却只字未提。这对于任何关注中美关系的人来说,这种回避方式都太显眼。即便是对本届美国政府而言,这无疑也是一个急剧的转变。 要知道,在今年1月17日以及6月5日,中国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通话中,均提到了台湾问题,而现如今却只字不提,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台湾问题,美国已经没有资格继续持续插手了。 这种转变早有铺垫。就在会晤前一周,新华社接连发了三篇涉台文章,重申 “两岸一家人” 和统一趋势,却没像往常那样直接向美方喊话,反而 “央视军事” 同步放出了解放军轰 - 6K 在台湾周边海空域搞模拟对抗的画面,战机编队低空掠过台湾东部海域的镜头被反复播放。 军事动作的密集程度也在升级,知情人士透露,解放军在台海方向的常态化巡航已从 “每月数次” 变成 “每日多批次”,甚至能在数小时内完成对台湾主要港口的模拟封锁,这种实力展示比外交辞令更有分量。 美方的态度变化更耐人寻味。会晤前特朗普就对记者直言 “不会谈及台湾,台湾就是台湾”,话锋一转就夸起 “把台湾的芯片带回美国” 的成果,台积电先进制程的厂房和核心人才陆续迁美后,台湾在他的利益算盘里分量骤减。 更明显的是,美方拒绝了赖清德过境纽约的申请,还暂停了 4 亿美元对台军援,连民进党与美官员的 “会晤” 层级都悄悄降低,这些动作都在为会晤 “去台化” 铺路。 中方的沉默背后是策略的调整。以前谈到台湾问题,中方常需要通过外交途径争取美方表态,某种程度上陷入被动。现在政策基调从 “反独” 转向 “促统”,自身能力的提升让局面彻底改观。 会晤结束第二天,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就在东盟防长会议上,当着美国防长赫格塞斯的面重申台湾是红线,紧接着中美恢复军事高层热线,这种 “会后补位” 的方式比会晤中提及更有威慑力。 对关注中美关系的人来说,这种沉默不是退让,而是底气的体现。特朗普在 “空军一号” 上称会晤 “巨大成功”,恰恰说明他读懂了中方的信号 —— 台湾问题无需作为谈判筹码,中国有能力按自己的节奏塑造统一态势。 当美方意识到挑动台海问题的风险远超收益,当中方不再需要通过外交喊话强调红线,这场 “未提及的议题” 反而成了最有力的表态。 未来,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模式,可能更常见。美国领导层得清醒认知,别老抱冷战幻想。中国发展不会停,统一是必然,美国干预只会自找麻烦。大家都从实力出发,世界事儿好办多了。 信源:环球时报,金灿荣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