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河南固始马莉:30年扎根基层 初心在巷陌间闪光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鑫杨小燕通讯员韩永平

金秋时节,清晨的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蓼城街道办事处第一社区,阳光洒在前不久完成硬化的背街小巷。几位老人漫步在小区游园闲聊,见到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蓼城街道办事处第一社区党总支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马莉走来,纷纷上前亲切打招呼:“马书记,又来转转啦!”这份跨越岁月的亲昵,是马莉30年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赢得的最高奖赏。

从一名普通社区工作者到河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获得者,马莉用“铁脚板”走遍社区每个角落,用“婆婆嘴”化解无数邻里纠纷,用“工匠心”精心打造幸福家园,生动书写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与责任担当。

践初心:从“想干事”到“干成事”

马莉刚到社区工作时还不到20岁,有人质疑:“一个小丫头能干什么?”她暗下决心:嘴甜一点、腿勤一点、心细一点、脑子活一点,一定能用真心换民心。没想到,30年时光流转,这份初心始终未改,伴随着马莉一步步成长为社区的“大管家”、居民的“贴心人”。

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马莉创新推行“网格+物业+警格+医格”多网融合治理模式,将专业医护人员纳入网格服务体系,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健康服务。每天,网格员的身影都会准时出现在责任区域,做到“简单问题现场处理,难点问题联动解决”。马莉介绍,2025年以来,社区已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36起,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目标。

在她的推动下,社区建立“一日一巡、一事一议”工作机制,对群众关注的便民服务、村(社区)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事项及时公开公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困难,找马书记,准没错!”这已成为社区居民的共识。

暖民心:从“管闲事”到“自家事”

真正的基层治理,从来不是冷冰冰的管理,而是充满人情味的服务。

社区东门坎路段有十余户商户长期违规占道经营,成为困扰居民的“顽疾”和难管的“钉子户”。面对这一难题,平时“金点子”频出的马莉也犯了难。“没有好办法就用笨办法,上门多做工作。”她连续一个月上门沟通近20次,动之以情讲解政策法规,换位思考为商户寻找解决方案。最终,商户们被她的执着与真诚打动,主动配合完成违规设施拆除。“以前还抱怨马书记‘管闲事’,现在想想真不好意思,她都是为了大家好。”一位商户坦言。

老县委家属院曾长期存在“飞线充电”问题,网格员为整治这一隐患甚至经常要与居民上演“游击战”。马莉了解情况后,一方面邀请固始县消防救援大队工作人员上门讲解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居民安全意识;另一方面积极联系电力等相关部门,对小区线路进行改造升级,并增设集中充电设施,彻底解决了居民用电难题。

2024年,在马莉的积极推动下,社区精心打造了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邻里中心,建成功能完善的一站式综合服务阵地。节庆文艺演出、公益电影放映、志愿服务活动在这里轮番开展,一年累计举办各类活动近40场,场场都暖在群众心坎上。

聚合力:从“一根线”到“千条丝”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马莉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坚韧,在基层治理中“穿针引线”,凝聚起多方力量,绣出社区发展的幸福图景。

她牵头推动成立蓼城民间艺术团妇女联合会,积极凝聚辖区巾帼力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常态化开展公益服务活动。2025年端午佳节,联合会举办民间手工艺品义卖活动,香囊、肚兜、猫头鞋等精美绣品深受青睐,吸引众多女企业家纷纷“下单”,活动全部收入均用于社区邻里中心老年食堂的运营经费支出,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民生服务的有机结合。

马莉精心打造的社区“红石榴巷”,成为固始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与民生服务融合发展的典型实践阵地。她组织辖区爱心商户共同打造“爱心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憩、饮水、充电等暖心服务;每季度牵头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好邻居”评选活动,让文明新风浸润千家万户;联合辖区家政服务公司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余场,帮助1500余名妇女实现再就业,用实际行动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这几天,马莉走访社区的脚步更加匆忙:“寒露一到天气就冷了,得抓紧去那几位独居老人家里看看供暖、生活情况;还有几位大姐,托我帮忙打听合适的工作机会,这事可不能耽误……”30年扎根基层,马莉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民忧,让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