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国民党的真面目终于露出来!国民党再次叫嚣“武力保台”!11月5日,国民党官方账号发声,国民党备战不求战,却绝不放弃武力保卫台湾的底线。 要知道,就在几天前的11月1日,郑丽文还以“开创百年两岸和平”为纲领就任党主席,前后反差之大,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政党的真实立场。 “备战不求战”这话听着熟悉,早在2024年黄埔军校成立百年纪念活动上,时任国民党主席的朱立伦就曾在高雄陆军军官学校抛出过“积极备战,全力避战”的说法,当时便被解读为国民党“2D战略”的正式亮相,也就是所谓的“Defense(防卫)+Dialogue(对话)”双轨思路。 如今郑丽文将这一表述延续并明确为官方立场,看似是对既有策略的继承,实则把多年来的模糊态度摆上了台面。国民党一直试图营造“既反台独又保台湾安全”的形象,可“武力保卫台湾”的说法本身就暗藏玄机——台湾本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何来“保卫”之说? 这种将台湾从中国割裂出去的表述,早已暴露了其深层的政治野心。 “备战”绝非口头说说,台湾这些年在军事上的投入早已不是秘密。 从美国采购的F-16战机、反舰导弹、主战坦克等武器装备堆积如山,累计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即便在2024年6月,美国国务院还批准了两笔F-16零件交易,虽金额仅30万美元,却释放出明确的支持信号。 军费预算更是连年攀升,到2025年,民进党当局已将防务预算提升至GDP的3.2%,约合8000亿新台币,与之相对的是,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支出被大幅挤压,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持续上升。 国民党作为在野党,不仅从未反对这种军备扩张,反而通过“备战”言论为其背书,这种将政治私利凌驾于民生需求之上的做法,实在耐人寻味。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民党一边喊着“备战”,一边又标榜“对话”,试图扮演两岸关系的“和事佬”。2024年11月,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曾赴大陆参加海峡论坛,与大陆官员探讨经济合作议题,可回来后却坦言,交流并未阻止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常态化活动。 这种看似矛盾的操作,实则是精心设计的政治话术:对大陆,用“对话”争取喘息空间;对岛内民众,用“备战”制造安全焦虑;对美国,用“军购”换取外部支持。 但两岸关系的症结从来都很清晰,大陆多次强调,对话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武力保台”的论调本身就与这一原则背道而驰,没有互信基础的对话,自然难以取得实质进展。 国民党的立场摇摆并非新鲜事。 2008至2016年马英九执政时期,依靠“九二共识”框架,两岸曾迎来交流的黄金时代,8年间签署23项协议,实现全面“三通”,台商对大陆投资累计突破2000亿美元,两岸贸易额年均增长7.8%。可随着政党轮替,国民党逐渐模糊“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转而用“两岸同属一中的历史事实”这类表述淡化法理认同,甚至在实际行动中向“台独”倾向靠拢。 如今郑丽文上任,一边说着“开创百年两岸和平”,一边抛出“武力保台”言论,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早已让其“反台独”的宣称失去了说服力。 岛内民意对这种摇摆立场也并非全盘接受。 2024年7月的民调显示,支持“备战+对话”策略的民众仅占35%,反对者却达30%,其余民众则表示“说不清楚”。 这背后是台湾社会的现实困境:一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台湾GDP增量中62%来自大陆市场,两岸经济融合的深度早已无法割裂;另一方面,外部势力的干涉和岛内的政治操弄,让台海局势持续紧张。 民众既渴望从两岸合作中获得经济红利,又担忧冲突风险,而国民党的模糊政策,只会加剧这种焦虑。 从朱立伦的“2D战略”到郑丽文的“武力保台”,国民党的政治话术在变,但核心逻辑从未改变:试图在大陆、岛内、美国之间寻求平衡,却始终回避一个中国原则这一根本问题。 这种做法不仅难以平息台海局势,反而可能因立场模糊引发误判,加剧地区紧张。 国民党抛出“备战不求战”的言论,究竟是为了争夺选票的政治表演,还是真的在推动“台独”进程?这种既想享受两岸经济合作红利,又不愿放弃“台独”幻想的心态,最终会将台湾带向何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