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微风]第二个立陶宛出现了?主动邀请赖清德访问。 把中国68年的友谊放在哪里,

[微风]第二个立陶宛出现了?主动邀请赖清德访问。 把中国68年的友谊放在哪里,这个小国就是,巴拉圭。 南美洲突然传来的一则消息让不少人跌破眼镜:台湾当局在该地区仅剩的“邦交国”巴拉圭,竟然主动向赖清德发出访问邀请,这波操作不禁让人发问,难道第二个立陶宛要出现了? 要知道,自1957年以来,中国和巴拉圭虽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长达68年的经贸往来早已让两国形成深度绑定,中国早已是巴拉圭绕不开的重要合作伙伴,这样的邀请无疑让双边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巴拉圭的经济结构其实很简单,农牧业是绝对的支柱产业,全国不少家庭的收入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大豆种植和牛肉养殖。而中国市场,正是巴拉圭农牧业最坚实的“后盾”。 每年,巴拉圭大量的大豆和牛肉都要靠中国市场消化,这些产品的出口情况直接关系到该国农牧业的兴衰,甚至影响着全国的经济命脉。 有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同巴拉圭的贸易总额达到19.79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额18.95亿美元,进口额0.84亿美元,即便没有正式外交关系,这样的贸易规模也足以说明双方的紧密联系。 更值得注意的是,巴拉圭的大豆出口全球排名第六,牛肉出口位列第九,但由于未与中国建交,这些优质农产品只能通过乌拉圭、阿根廷等第三方国家转口进入中国市场,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成本,即便如此,中国依然是其最大的肉产品进口地。 反观巴拉圭与台湾地区的贸易往来,就显得相形见绌了。2021年双方贸易额仅1.96亿美元,占巴拉圭当年贸易总额的比例还不到1%,连中国市场的零头都不及。 更关键的是,台湾地区对巴拉圭的投资还呈下降趋势,有数据显示2005年到2014年,巴拉圭维持对台“邦交”相当于年均损失GDP的1%。 台当局曾出资援助巴拉圭建设“台湾巴拉圭科技大学”,可媒体曝出这所大学其实是“空壳”,实体校舍迟迟未能兴建,所谓的援助也打了折扣。 即便如此,巴拉圭部分政客依然试图通过邀请赖清德访问来巩固所谓“邦交”,甚至寄希望于台湾地区的私企来投资,帮助其实现农产品多元化生产销售,可台湾地区本身市场体量有限,这样的期待能否实现还是个未知数。 有意思的是,巴拉圭国内的民意其实早已给出了明确信号。 一份覆盖全国1200份访谈的民调显示,58.3%的受访者认为与中国建交“非常重要”,29.8%的人认为“较为重要”,总占比接近90%。 在对中国的认知上,超过七成受访者将中国视为“合作型大国”“世界经济大国”或“中立大国”,认为中国“具有侵略性”的比例仅为5.6%,62.5%的受访者提到中国就联想到“先进科技”。 越来越多的巴拉圭政客也开始发声,自由党参议员维拉尔巴重申应考虑与中国建交,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众议院第一副议长梅萨也表示,巴拉圭需要优先考虑自身战略利益,不能继续忽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迟早要向这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市场开放。就连前往北京访问的巴拉圭议员团也明确表示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认为承认这一原则是绝大多数联合国成员的共识。 巴拉圭的处境其实颇为尴尬,周边邻国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都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关系,从对华合作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而巴拉圭却因为与台湾地区的特殊关系,错失了不少发展机遇。 当前,巴拉圭正面临通胀高企、债务增加、就业困难等问题,2022年通胀率高达8.1%,过去四年平均增长率跌至0.7%,绝对贫困率也在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选择才能符合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其实答案不难看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也已明确表态,奉劝巴拉圭政府倾听人民呼声,早日改弦更张,站到历史正确一边。 赖清德的访问邀请看似是“邦交”的巩固,实则让巴拉圭陷入了两难境地。一边是近九成民众支持建交的民意,一边是与中国深度绑定的经贸利益,另一边却是与台湾地区脆弱的“邦交”关系。这样的选择不仅关乎巴拉圭的经济发展,更影响着其在国际社会的定位。 对于巴拉圭主动邀请赖清德访问这一行为,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