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临床30多年珍藏的两个良方,肾囊肿患者务必收藏,此篇独家分享 在求医问药的过程

临床30多年珍藏的两个良方,肾囊肿患者务必收藏,此篇独家分享 在求医问药的过程中,大部分肾囊肿患者都会选择先找多位中医大夫问诊。然而,很多患者会留意到一个现象:不同的中医所开具的方子,表面上看似千差万别,但深入探究其用药的核心思路,往往都离不开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两张经典方子。这两张方子,不少医生不会轻易向患者明言,当作是压箱底的秘法。今天,我就将它们分享出来,并附上一个真实医案,希望肾囊肿患者能从中有所收获。 真实医案:50 岁男士肾囊肿反复困扰,双方协同月余显效 规律,还偏好咸食。三年去年,我接诊了一位 50 岁的李先生。他平时工作繁忙,压力较大,长期饮食不前,他被查出患有肾囊肿,大小约 2.5cm。此后,肾囊肿带来的不适症状反复出现,时常感到腰部酸胀疼痛,尤其在劳累后更为明显,还伴有尿频、尿急,尿液颜色偏黄,偶尔会有轻微的血尿。期间,他服用了不少西药,但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来就诊时,他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自述近期腰部疼痛加剧,影响日常活动,且睡眠质量变差,精神萎靡。 经过详细辨证,我发现他的问题核心在于肾气亏虚、湿热内蕴、瘀血阻滞,恰好对应我要分享的两个古方的适用病机。于是,我以济生肾气丸合五苓散为基础进行加减,为他调配了药方。一个月后复诊,李先生反馈腰部疼痛明显减轻,尿频、尿急症状改善,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继续调理两个月后复查,肾囊肿缩小至 1.2cm;再巩固治疗一个月,肾囊肿基本消失,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第一个核心方:济生肾气丸——补肾气、利水湿、通经络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液代谢。平日里过度劳累、房事不节,或是饮食不节制、过食咸食,都会损伤肾气,导致肾的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水湿内停,日久则形成囊肿。为何治疗肾囊肿离不开这张方子?关键在于它能解决肾囊肿肾气亏虚、水湿内停、经络阻滞的核心问题。 济生肾气丸中,熟地黄为君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肾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山茱萸、山药补肝脾益肾精,辅助熟地黄增强补肾之力。肉桂、附子温补肾阳,激发肾的气化功能,使水液得以正常代谢;茯苓、泽泻利水渗湿,将体内多余的水湿排出体外;牡丹皮清泻肝火,防止相火妄动;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引导水湿从小便排出;牛膝引血下行,兼能补肝肾、强筋骨,缓解腰部疼痛。整个方子针对肾气亏虚、水湿内蕴这个病根,肾气充足了、水湿排出了,经络通畅了,肾囊肿就失去了生长和发展的环境。 第二个核心方:五苓散——化水湿、通水道、消囊肿 不过,仅仅补肾气、利水湿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化解已经形成的水湿痰浊,促进囊肿的消散和排出,同时调整气机,防止水湿再次积聚。这就用到了第二个古方——常用于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五苓散(化裁自经典配伍)。 方子里猪苓、茯苓为君,二者利水渗湿作用较强,能将体内多余的水分通过小便排出;泽泻利水泄热,增强利水之效;白术健脾燥湿,助脾胃运化水湿,从根本上杜绝水湿的产生;桂枝温通阳气,助膀胱气化,使水液能够正常输布和排泄。诸药合用,共奏化水湿、通水道、消囊肿之功。 随症加减:辨证施治是关键 将这两个古方合起来进行加减化裁,治疗肾囊肿的思路就十分清晰了。不过,这两张方子不能生搬硬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随症加减。比如肾囊肿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导致疼痛剧烈的,加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消积止痛,加重大黄用量增强通下逐瘀之力;湿热偏重、舌苔黄腻、小便黄赤且伴有灼热感的,加黄柏、知母清泻肾火、燥湿清热;脾胃虚弱、运化不足,进食后腹胀、消化不良的,减附子、肉桂用量,加党参、白术健脾益气;久病气血亏虚、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的,加当归、黄芪益气养血,兼顾扶正。 当然了,中药一定要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使用,切不可擅自用药。肾囊肿患者还需注意饮食清淡,减少咸食、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