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踢出人民币金属交易!全球金属定价权,今天起只认美元?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最近搞了个大动作:宣布从现在开始,所有金属交易必须用美元结算。一句话,人民币不再被接受。这不是简单的“换货币”,而是全球金融秩序的一次明显“站队”行为。背后的逻辑很直接——美元要“收编”金属定价权。 LME的这套操作看似低调,但影响可不小。金属是全球产业链的关键原材料,铜、铝、镍这些“工业刚需”,从新能源车到芯片制造,哪样离得开?一旦金属的交易货币被锁死在美元这条“单行道”上,全球的定价权和金融主动权就跟着跑到了美国的怀里。 这就像打游戏开黑,别人组队你却被踢出房间,谁来分装备、谁来定规则,你连开口的资格都没有。 这事对于中国来说,影响尤其突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金属消费国之一,不管是买铜还是买镍,都是“大客户”。但现在连用自己货币交易的权利都没了,等于说,哪怕你是金主,也得按别人的规矩来玩。 事情搞到这一步,中国当然不可能坐着被动挨打。 按网友的建议那我们也可以规定,谁要买中国稀土,就必须用人民币结算,不然就别买了。 毕竟稀土这东西,中国还是有话语权的,全球70%以上的产量都来自中国,没有稀土,别说高端制造,连手机、风电、导弹都得歇菜。 美国推动美元结算,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稳固它全球霸主的地位。 LME这次操作的背景也挺微妙。2022年因为镍价暴涨,LME曾一度暂停交易,引发一连串争议。这次逼迫美元结算,既像是对之前市场动荡的“修正”,也可能是配合更高层面的金融战略部署。 你可以理解为一次“技术性调整”,也可以看成是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实质阻击。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是发展趋势。比如像中俄、中东一些能源交易已经开始部分使用人民币结算,这说明人民币在某些特定领域已经开始“站稳脚跟”,但真要在全球金属市场上对美元形成实质挑战,还得靠长期的博弈。 所以这场看似“交易币种”的小变动,其实是一场深水区的较量。 全球金融规则的争夺,从来不是靠谁声音大,而是看谁筹码多。这次金属市场的“换币风波”,只是场开局,后面还有得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