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被美掏空后,台积电想回头?三大高管齐聚上海,或与阿里谈合作 美国禁令阴影还没散去,台积电三大高管就扎堆现身上海,一边频繁跑产业论坛,一边主动上门找阿里这类中国芯片设计公司谈合作,这波“回头”操作让整个半导体圈都炸了锅。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观察者网刚曝出明年美国可能禁止台积电向大陆工厂运送设备的消息,现在台积电能放下姿态主动示好,背后的门道可不少。 台积电这波大陆行来得相当密集,副总裁侯永清短短时间里四次往返,上海、深圳的大型半导体产业论坛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而这些论坛里,国内半导体龙头中芯国际的身影也赫然在列。 更受关注的是,总裁魏哲家直接带队,领着侯永清等一众核心高管集体亮相,不是单纯参会打卡,而是带着明确目的主动对接。 他们穿梭在各个论坛的交流环节,跟国内产业链上的企业负责人深入沟通,甚至专门抽出时间拜访阿里巴巴等芯片设计公司,见面时的主动姿态,跟之前的谨慎形成了鲜明对比。 很少有人注意到,台积电在大陆市场的根基其实一直很扎实。 根据公开信息,台积电在南京设有子公司,主要负责集成电路的制造、销售和测试,从2021年到2024年,南京厂累计盈利已经达到804亿新台币,仅去年一年就盈利近260亿新台币。 而反观它在海外的布局,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新厂日子并不好过,同期累计亏损超过394亿新台币,去年一年就亏了近143亿,日本和欧洲的子公司也都处于亏损状态。 一边是大陆市场的持续盈利,一边是海外厂区的不断烧钱,这样的业绩反差,恐怕是台积电高层频繁来大陆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台积电的处境也透着不少无奈。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早就明确规定,获得美国资金的半导体制造商,在中国扩大先进技术产量不能超过5%,传统技术也不能超过10%,对中国先进产能的投资支出上限更是定在了10万美元。 更麻烦的是,台积电已经开始配合美国的出口管制,从2025年1月起,就严格限制向大陆供应16/14纳米及以下制程的芯片,甚至有消息称7纳米及以下的先进AI芯片也已经停止代工。而明年可能到来的设备禁运,更是给台积电大陆业务的后续发展蒙上阴影。 有意思的是,台积电在先进制程上的合作一直没停,近期还跟西门子EDA深化合作,推进3D IC和AI驱动芯片的设计进程,但这些合作更多聚焦在技术层面。 而大陆市场的吸引力,远不止眼前的订单。中国不仅有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市场,还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套,更重要的是,每年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构成了庞大的人才库,这对半导体产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早年日月光集团布局大陆时就曾坦言,充足的高水平人才是重要考量,这一点台积电不可能看不到。 台积电高层这波密集行动,其实也透着一丝紧迫感。美国的管制政策一直在加码,从限制产能扩张到限制设备出口,再到要求停止先进制程代工,层层收紧的限制让台积电的选择越来越少。 而大陆市场不仅能带来稳定的营收,更能提供完整的产业链支撑,尤其是在传统制程领域,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的需求一直很旺盛。 如果失去大陆市场的支持,台积电不仅会损失可观的利润,还可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失去重要的话语权。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台积电这波主动合作能走多远? 毕竟美国的禁令悬而未决,技术管制的红线也没有松动的迹象。台积电既要遵守美国的相关规定,又要维系大陆市场的合作,中间的平衡并不好拿捏。 而阿里等中国芯片设计公司,面对台积电的主动示好,又会拿出怎样的合作方案?是聚焦传统制程的互补,还是探索新的技术合作模式? 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球产业链的协同,台积电这波“回头”寻求合作,到底是权宜之计,还是长期战略的调整?在中美芯片博弈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合作能突破外部限制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一起探讨这场半导体圈的重要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