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随着最后一块钢盖梁精准就位,由长江沿岸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管理、中铁十九局负责主体施工、武汉局集团公司配合施工的新建合武高铁周家田村跨麻武线特大桥钢盖梁吊装施工任务圆满落下帷幕。这一关键节点的顺利完成,不仅标志着合武高铁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更为后续工程的推进按下了“加速键”。
此次钢盖梁吊装施工地点位于既有麻武线K40+340-K40+370处,施工难度与技术要求颇高。其中,25#墩左侧墩柱中心距离麻武中心线13.95米,钢盖梁吊装重量达210.12吨,吊装幅度为32米,超起半径16米,旋转角度需精准控制在125°,误差不超过0.5°;26#墩左侧墩柱中心距离麻武线中心13.85米,吊装幅度同样32米,超起半径16米,旋转角度为68°,误差不超过0.5°。在既有铁路线旁进行如此高难度、高精度的吊装作业,对施工方案的科学性、设备操作的精准性以及现场管理的严谨性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新建合武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江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该高铁湖北段线路规划科学合理,自大别山隧道向西穿越大别山脉,沿既有合武铁路南侧延伸,途经既有麻城北、红安站并实现并站,最终顺利进入武汉市。而周家田村跨麻武线特大桥地处湖北红安境内,是合武高铁湖北段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这座特大桥全长1195.375米,共设32孔,此次完成吊装的2榀钢盖梁是大桥建设的关键构件。由于施工区域环境复杂,且需在确保既有铁路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开展作业,使得该桥施工面临着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双重挑战。
中铁十九局作为该项目的主体施工单位,自进场施工以来,始终将“品质铁建”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为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中铁十九局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流程,从施工方案的制定与审核,到原材料的采购与检验,再到现场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管控。同时,项目部不断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力度,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技术交底,安排专业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每一道工序都严格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在提高施工效率方面,中铁十九局项目部积极创新,引入了一系列先进的机械设备和信息化管理手段。此次钢盖梁吊装作业采用大型专业吊车,其强大的起重能力和精准的操作性能,为吊装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项目部还充分利用BIM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通过构建三维模型,提前预判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风险,实现了施工效率与工程质量的双重提升。

“周家田村跨麻武线特大桥钢盖梁吊装施工的圆满完成,是全体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一成果为后续桥梁架设和无砟轨道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合武高铁如期建成通车创造了有利条件。”中铁十九局项目部负责人杨佳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言语中充满了对项目建设的信心与期待。
武汉局集团公司对合武高铁建设高度重视,在此次钢盖梁吊装施工过程中,积极发挥配合作用,与中铁十九局紧密协作,为施工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武汉局集团公司专门组织安全监察室、运输部、供电部等部门及所属相关站段,派遣专业人员前往施工现场进行全程盯控,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同时,武汉局集团公司还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了钢盖梁吊装施工及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新建合武高铁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高速铁路网布局,大幅提升区域交通运输能力。它将加强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地区的紧密联系,促进区域间人员、物资、资金和信息的高效流动,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武汉局集团公司麻城工务段红安线路车间主任黄兵在介绍合武高铁建设意义时强调道。
未来,随着合武高铁建设的不断推进,其在带动区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记者:王佳
通讯员:贺勇张硕秦绍辉
审核、签发: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