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国为何紧紧抓住C5不放,具体措施有哪些? 华盛顿“紧紧抓住”C5,表面是合作

美国为何紧紧抓住C5不放,具体措施有哪些? 华盛顿“紧紧抓住”C5,表面是合作,实质是把中亚当成对华对俄“脱钩断链”的补给站、补给线与战略缓冲区;既抢资源,又抢规则,更抢势力范围。 一、美国之所以把“C5+1”机制一路从司长级抬到总统级,并持续加大投入,短期看是“补链+抢矿”,中期看是“楔钉子”,长期看是“拆桥堵路”。 1. 关键矿产与供应链安全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拥有全球重要的稀土、铀、铝土矿、钛和铬等资源。华盛顿 2024 年启动“C5+1 关键矿产对话”(CMD),2025 年特朗普在白宫首次把五国领导人集体请进白宫共进晚餐,核心议题就是“采购多元化、减少对中国稀土依赖”。美国计划通过“矿业安全伙伴关系”(MSP)和“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GII)为美企融资开路,把中亚直接纳入美国主导的关键矿产供应链 。 2. 能源—交通走廊“西向整合” 美方提出“中亚经济可持续性倡议”(ERICEN)、“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TITR)等项目,目标是修建绕过俄罗斯、也与中国通道平行竞争的“中间走廊”,把里海油气、中亚电力和可再生能源输往欧洲市场,从而削弱中俄对跨境能源和物流的议价权 。 3. 军事—安全再渗透 自 2021 年起,美国几乎每次“C5+1”外长会都会试探“重返中亚”的可能性:恢复反恐补给基地、建立情报共享中心、扩大“国际军事教育与培训”(IMET)。2023 年布林肯甚至抛出“2500 万美元援助+考虑重新部署军事基地”的组合拳,试图利用阿富汗恐怖主义议题获得驻军或至少“前沿行动点”,在俄后院再插一把“利刃” 。 4. 地缘竞争与制度塑造 美国官方文件把中国与俄罗斯明确定义为“挑战者”,中亚被视作遏制两国的前沿阵地。通过强调主权独立、治理透明和市场化改革,美方希望把五国拉入西方规则体系:政治上对冲欧亚经济联盟,经济上稀释“一带一路”,安全上弱化集安组织和上合框架,最终形成“可控、多元、亲西方”的地区秩序 。 二、美国近一年在“C5+1”框架下把口号变成可操作项目,主要拿出七类“硬措施”。 (一)、经济线——直接上项目、给钱、给市场 1. 关键矿产对话(CMD)+融资包 - 2023年9月启动“C5+1关键矿产对话”,2024年已召开两次司局级会议,锁定哈萨克斯坦稀土、乌兹别克斯坦铀和塔吉克斯坦铝土矿。 - 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与进出口银行(EXIM)联合设立“中亚矿产融资工具”(CMFF),首期额度7.5亿美元,用于可行性研究、矿山复产和加工园区建设,目标2026年前形成3条对美稀土供应链。 2. 跨里海“中间走廊”基建 - 把“跨里海国际运输通道”(TITR)整体纳入G7“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PGI),美国负责数字化通关、港口升级和里海滚装船队三大部分,2024-2027年计划投入6亿美元,优先升级哈萨克斯坦库里克港和阿克套港。 3.“C5+1经济能源走廊”配套 - USAID先拿出2500万美元做“走廊准备基金”,帮五国完成路线可行性、统一标准与物流数字化;国务院同授“贸易便利化一揽子技术援助”,目标2025年前把中亚—高加索—土耳其通关时间从目前的12天降到5天。 4.私营部门平台+B5+1商业论坛 - 国务院与美国商会下属“国际私营企业中心”(CIPE)共建“中亚—美国商业平台”,2024年已分别在阿拉木图、塔什干举办两届B5+1论坛,撮合150多家美企与中亚公司签署25份备忘录,涵盖可再生能源、矿产加工和农业物流。 (二)安全线——援助、培训、情报共享同步推进 1.“2+2”安全援助包 - 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单列1.2亿美元“中亚安全合作倡议”(CSCI),为五国提供边境雷达、排爆机器人和移动生物检测实验室;同时扩大IMET(国际军事教育与训练)名额,每年军官赴美留学名额由120人增至200人,重点培养边防、反恐和网络安全军官。 2.反恐与去极端化合作 - 启动“中亚反恐情报融合中心”(CTIFC)试点,美方提供Link-16数据链兼容设备,实现与阿富汗邻国实时空情共享;并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各建1处“社区去极端化示范中心”,用于培训社工、宗教人士和监狱管理人员。 (三)制度线——规则、标准、人员“软联通” “青年专业人士网络”+正常贸易关系(PNTR)立法 -推出5年1亿美元的奖学金和英语培训项目,计划到2029年为中亚培养5000名“精通英语+国际商务”的青年骨干;同时国会已提出《中亚贸易法案》,拟取消杰克逊—瓦尼克条款限制,给予五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为美国企业投资提供保险和法律仲裁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