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其实俄罗斯不是放着几十万正规军不用,而是俄乌这仗打久了,早就成了烧钱又耗人的大坑,用雇佣兵是更实在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得把正规军留着当后手。 俄乌战场就是个吞金吞人的无底洞,打一天的消耗就够让任何国家扛不住,俄罗斯正规军是国家防务的根基,可不能在持久战里拼光。 就说炮弹,俄军一天平均要打5到8万发,一发152毫米榴弹炮炮弹就得几千美元,光弹药费一天就得上千万,再加上坦克、战机损耗和士兵抚恤金、医疗费,长期下来哪个国家也顶不住。 正规军士兵都是多年系统训练出来的,培养一个飞行员、坦克手得花好几年,牺牲一个就少一个,补充又慢又贵,要是把几十万正规军全投进去,一年半载精锐耗光,万一北约突然搞动作,俄罗斯可就没底牌了。 而雇佣兵大多是退役老兵或亡命徒,本来就靠打仗吃饭,不用国家长期培养,招过来就能上战场,伤亡了也不用给高额抚恤金,顶多付一笔佣金,财政压力小太多。 比如瓦格纳集团巅峰时达十几万人,里面有叙利亚、非洲战场的老兵,还有俄罗斯监狱的重刑犯,给他们承诺减刑、给钱就行,这些人敢打硬仗、不怕死,特别适合巷战、阵地战这种消耗战,之前夺下巴赫穆特的关键战役,主要就是瓦格纳拼下来的,换正规军伤亡肯定翻倍,还未必能拿下。 正规军强项是大规模集团军作战、国土防御和高科技战争,可俄乌战场打的全是拉锯战、巷战,不需要复杂战术配合,反而需要士兵敢冲敢拼、适应残酷环境。 雇佣兵常年在战乱地区打仗,经验比不少正规军士兵还丰富,尤其是城市巷战,知道怎么利用地形、清剿据点,更灵活。 比如顿巴斯煤矿区,乌军躲在地下矿道打游击,正规军不熟悉地形易吃亏,而瓦格纳雇佣兵在叙利亚打过多山地、多洞穴战场,有对付隐蔽敌人的经验,用火焰喷射器、温压弹把乌军从矿道里逼出来,效率比正规军高得多。 而且雇佣兵不用受太多军规限制,侦察、渗透、定点清除这些“脏活”,正规军做起来束手束脚,雇佣兵却能放开干,既高效又能避免正规军陷入舆论争议。 最核心的原因是俄罗斯得留着正规军防北约。俄乌战争爆发后,北约持续东扩,芬兰已加入、瑞典在排队,东欧国家还部署了大量北约军队和武器,对俄罗斯西部边境形成包围。 俄罗斯虽把主要精力放在俄乌战场,但不能把所有正规军都调过去,得留足够兵力守住西部边境、北极等战略要地,防止北约趁虚而入,否则腹背受敌就麻烦了。 而且正规军还要保留战略核力量、导弹部队、海军舰队这些“压箱底”宝贝,这是震慑大国的关键,绝不能轻易动用,得留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对更严重的安全威胁。 还有一点关键原因是:用雇佣兵还能减少国内舆论压力。正规军伤亡太多会引发家属不满和国内抗议,而雇佣兵伤亡大多是“愿打愿挨”,家属闹事概率小,政府不用面对太大民意压力。 比如瓦格纳在巴赫穆特伤亡惨重,舆论反响远小于正规军大规模伤亡。同时,雇佣兵补给、指挥相对独立,不用占用正规军太多后勤资源,能分流后勤压力,让正规军后勤集中保障核心部队。 所以说俄罗斯大量用雇佣兵根本不是不用正规军,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把人用在合适地方。 俄乌战争是消耗战,得用最低成本换最大战果,雇佣兵就是最佳选择,而正规军是国家根本,是应对未来变数的核心战斗力,绝不能在拉锯战里耗光。 这就跟过日子一样,不能把所有积蓄都投高风险项目,得留应急钱,俄罗斯这么做既想稳住乌克兰战场局势,又想保住核心战斗力,说白了就是务实到家了,绝非决策失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