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张家尧水村的两户蔬菜大棚种植户因大棚高低问题产生矛盾并报警。寿光市公安局洛城派出所民警白岚了解情况后,判定该纠纷属于民事纠纷,随即将这一情况上传至政务警务协同治理平台。平台迅速协调社区、综合执法等部门介入,通过多方协同调处,矛盾双方在占地、遮光等赔偿问题上达成和解。像这样通过政务与警务协同解决群众诉求的做法,在洛城街道已成为常态。
“一扇门受理、一体化处置、一揽子解决”,寿光市公安局洛城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联合街道推行政务警务协同治理机制,推动矛盾纠纷从预警到解决形成闭环运行,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多元融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洛城派出所位于寿光市洛城街道,这里农业发达、产业聚集,有大量的外来人口,治安任务相对繁重。针对辖区实际,洛城派出所积极推动,联合街道打造集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等为一体的“一站式”矛调中心,为矛盾化解“最多跑一地”提供有力支撑。
他们牢固树立“问题一起管、纠纷一起调、服务一起上”的工作理念,在街道构建信访室、文东调解室、警调中心、“一家亲”志愿调解队四级信访调解工作架构,并配备社区专职调解员及专业法律顾问。派出所、街道信访办、司法所、民政办、社保所等15个职能站所整建制进驻。社区民警全部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让党旗在基层警务一线高高飘扬。
他们坚持一般事项分别办理、复杂问题联合办理、重大问题提级办理。对比较简单、单一的问题,由相关职能站所独自处理;对问题涉及2个或以上领域的,由洛城派出所依托矛调中心,召集相关部门联合在调解室(接访室)现场办公处理;在社区层面,警格与网格相融合,由社区党组织书记组织,民警辅警和网格员参与联办联调联处联防;对于重大问题,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参与进行研判,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处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真正实现群众“最多跑一地,服务零距离”。
“双向流转”实现高效解纷
“基层的小纠纷、小矛盾占用了派出所大量精力。通过推行政务警务协同治理,不仅解放了警力,减轻了民警负担,也提高了非警务警情的处置效率,使派出所有更多精力投入警情处置工作中。”洛城派出所所长董伟表示。
洛城派出所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支持,依托“一站式”矛调中心和政务警务协同治理平台,对矛盾纠纷实行双向流转、部门联动、协同治理。洛城派出所接报的非警务警情,通过平台转至洛城街道综合治理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指派相关职能部门或站所处置,处理结果反馈至指挥中心,再由指挥中心反馈给当事人,形成闭环。通过政务服务热线、网格员巡查等渠道反映出的、需派出所参与协调的矛盾纠纷,由指挥中心流转至派出所,派出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和站所共同调解。
矛盾纠纷化解任务下达后,洛城街道综合治理指挥中心按时间节点提醒督办,办理结果按时反馈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对办理过程及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实现闭环运行;一张清单明任务,对推送的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
打造实战网格加强源头治理
洛城派出所深化“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全力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他们建立矛盾联调机制,联合信访、司法等部门组成调解联盟,积极构建矛盾纠纷调处“共同体”,实现源头治理、靠前调处;做实做强网格“微治理”,推动“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实现矛盾化解的精细化、精准化和高效化。
目前,洛城派出所成立了以民警白岚命名的矛盾调解工作室,从不同领域和群体中挑选出134名有威望、有能力的热心人士组成调解联盟,运用明情、说理、交心、换位、讲法的“十字调解工作法”调处辖区矛盾纠纷,矛盾化解率达98%以上。
此外,洛城派出所整合辖区网格员、警务助理、保安和志愿者,组建了一支200多人的“洛城义警”队伍。这些土生土长的义警熟悉当地情况,成为派出所群防群治不可或缺的力量。
近日,辖区洛西小区的“洛城义警”刘瑜值班时,发现几名陌生男子正在踹小区地下储藏室的门,疑似实施盗窃,他立即报警。接警后,洛城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盗窃分子仓皇逃窜。民警判断这伙人很可能再次作案。果不其然,第二天晚上,当嫌疑人再次来到小区企图盗窃时,被在此守候的民警和义警队员当场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