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日本首相与英国首相更替有什么不同? 日英两国首相更替看似“特别快”,根本原因并

日本首相与英国首相更替有什么不同? 日英两国首相更替看似“特别快”,根本原因并不在“有没有任期”,而在于议会内阁制+党内规则+选举节奏三把剪刀同时作用,把首相当成“可替换零件”。具体机制区别如下: 1. 法律层面:两国都没有“法定任期上限” - 日本宪法、英国成文法均未规定首相最长能干几年;只要议会多数继续信任,理论上可一直干。 - 但“能干多久”与“实际能干多久”是两回事——失去党内或议会多数,立刻下台。 2. 日本:多重“剪刀”叠加,平均1.3年换一人 党内任期 :自民党总裁最多三连任,共9年;中途还要每3年重选一次,不过半就下台。 首相随时因党内投票被换。 派阀政治 :党内多个派系,组阁要“分猪肉”;支持率一掉,其他派联手逼宫。 民调跳水→议员怕丢席位→逼首相“体面辞职”。 两院错位选举: 众议院4年、参议院3年一选,且常提前解散。任何一院失守都可能“分裂国会”,政策推不动只能总辞。 文化因素: “不给集体添麻烦”的耻感文化,把辞职当成道歉方式;支持率跌破30%基本就进入“倒计时”。 结果:二战后日本出现36位首相,平均任期约2.5年;2010年前后更夸张,一年一相。 3. 英国:制度同样没上限,但“剪刀”少得多 党魁规则 :保守党/工党党魁无固定任期,只要本党议员年度信任投票不倒戈,可长期任职;撒切尔连续当15年党魁。 选举节奏 :下议院固定5年一届(除非自行提前解散),没有中途“参议院补选”冲击。 党内倒戈门槛 :保守党规定“15%议员写信”才启动党魁不信任投票,且12个月内只能挑战一次;过关后年内安全。 结果:二战后英国仅16位首相,平均任期4.8年;撒切尔11年、布莱尔10年都是一口气干完。 - 日本首相=“党内+议会+舆论”三重随时可拆的螺丝; - 英国首相=只要本党下院多数不反、大选不败,就能“长期占位”。 因此,不是“没有任期”让他们换得快,而是“谁能撤换”和“多容易撤换”决定了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