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感受到的每一分繁华,背后都离不开供电事业的精密高效布局。”近日,奥运体操全能冠军杨威走进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亲身体验后发出这般感叹。
当天,杨威参与“电力+体育”破圈传播活动,先后打卡天河体育中心、猎桥变电站,与电力“高手”比拼爬电塔、打磨电缆、较量耐力,沉浸式感受供电工作。
这场跨界互动,既让公众看见体育竞技魅力与电力专业技能的精彩碰撞,更揭开广州供电局护航十五运会的“实力底牌”——从支撑“绿色全运”的清洁能源,到赋能“科技全运”的数智保电,生动诠释了“广州好电(掂)”的城市能源新名片。

冠军对冠军:当体操全能王遇上电力“全能战队”
在广州供电局人才发展中心清河2号基地的技能比拼现场,奥运冠军杨威迎来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濛的“巅峰对决”。面对电缆接头制作这一电力“精细活”,曾在体操赛场展现极致控制力的杨威,上手后也直呼不易:“看似简单的动作,对力度和角度的要求竟也如此严苛。”李濛作为全国电缆技能竞赛“金牌技工”,现场展示了电缆终端制作的绝活,其精准度让杨威忍不住点赞。

更让杨威惊叹的,是与全国首个基于氢动力系统的具身智能电力巡检机器人班组“氢立方”在110千伏猎桥变电站开展的“人机PK”。“氢立方”班组集结了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带电作业机器人及无人机等多形态智能设备,形成覆盖多场景的全方位巡检矩阵。当看到四足机器人不仅能爬楼梯,奔跑时始终保持稳定,杨威好奇地追问其性能。“加氢5分钟,奔跑2小时!”主持人的介绍让杨威满是惊喜:“这耐力我服了!有这样的科技队伍守护赛事,我相信运动员们肯定更安心。”
据研发团队技术负责人谭皓文介绍,“氢立方”的核心优势在于分布式氢动力驱动技术,为机器人赋予了超强“续航生命力”。班组内所有机器人的“动力心脏”均为氢燃料电池,在同等重量下,其能量密度是传统锂电池的3至5倍,助力机器人班组续航能力提升3倍以上;且机器人加氢过程仅需5分钟,大幅缩短停机补给时间,显著提升现场作业效率。目前“氢立方”班组已全面投入十五运会保电体系,为赛事用电安全筑起坚实屏障,确保赛事用电万无一失。

绿色全运:从“零碳场馆”到全民绿用
十五运会的核心场馆——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不只是赛事角逐的舞台,更是一座亮眼的“零碳”场馆。场馆外,一辆亮黄色的大型卡车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广州供电局为满足赛事期间应急保电需求,派出的全国首台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氢能应急电源车。
在这个“绿色能源堡垒”前,杨威亲身体验了其低碳特性。“它能在200千瓦额定功率下持续供电6小时,全程零碳排放。”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该车以绿色氢气为唯一能量来源,工作全程仅排放纯净水,从根源杜绝污染物,还兼具绿色零碳、高效节能、电能质量高、不间断供电、静音降噪等优势,用电高峰可为城市电网“补能”,突发断电能快速响应,是十五运保供电任务中的“可靠后盾”。
得知电源车将服务赛事场馆,且此次十五运会的所有场馆均实现100%绿电供应,杨威感慨:“从奥运赛场到全运赛场,绿色环保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电力保障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
事实上,“绿色”早已是十五运会的鲜明底色。根据测算,本次赛事绿电使用量将超过1.88亿千瓦时,覆盖广东所有比赛场馆的所有赛事;此外,自8月起至年底,广州供电局建设运营的710座充电站、7280支充电桩(约占全市总量1/7)也实施全绿电供应,让绿色用能深度融入市民每一次出行。
广州好电:从冠军体验到全运保障
活动中,杨威全程见证了广州供电局“科技+绿色”的硬核保电准备。据介绍,为确保十五运会万无一失,广州供电局提前部署,对核心点位供电设备进行全覆盖、无死角检查,彻底清除安全隐患,实现重要场所隐患清零。
在全域监控层面,广州供电局“空-天-地”协同监测体系全面铺开:输电线路靠无人机和AI“火眼金睛”,毫秒间就能找出25种设备缺陷;变电站用红外热成像等设备给设备建“健康档案”,有隐患早预警;配电房装了水浸、烟雾传感器,一有异常秒级感知。应急指挥助手24小时不休息,故障时能通过电脑和手机秒推信息。开幕式场馆周边的新型智能井盖也很贴心,能实时监测状态,有效防范非法开启、盗穿管线及环境隐患,大幅提升巡检效率与精准运维能力。

谈及此次体验,杨威表示:“以前只知道电力保障很重要,亲身感受后才明白这背后是无数技术人员的智慧和汗水。广州的电力保障就像体操运动员的动作一样,既稳又准还充满创新。”
此次“电力+体育”跨界传播,通过系列短视频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微博等平台传播,已吸引超千万网友关注。广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专业技能+体育魅力”为传播抓手,让公众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直观“看见”电力保障的硬核实力,用“广州好电”为十五运会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为广州建设体育名城保驾护航。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通讯员:洪林、黄欣然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通讯员:广州供电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通讯员:广州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