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7日伦敦讯(记者张萌通讯员鄂文旅)“与长江一样,泰晤士河是流动的历史,造就了千年文脉。”当地时间11月5日,“知音湖北遇见泰晤士河——让世界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活动在英国牛津大学举行。
此次活动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以沉浸式课堂体验的形式,邀请牛津大学学生代表及周边社区居民齐聚一堂,讲授以武当太极为代表的湖北长江文化。课堂内外互动场景丰富,充满荆楚文化元素。活动还以“行走课堂”的方式在牛津各大地标前宣传推介湖北文旅品牌,湖北非遗“楚香”制作技艺、湖北名茶恩施玉露、长江江豚文创IP“豚宝”、《湖北·长江旅游护照》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内容,让泰晤士河之畔的牛津古镇成为一场跨越山海、知音和鸣、邂逅大美长江的“大课堂”。

荷兰贸易促进委员会原首席代表蓝枫慈在“知音湖北遇见泰晤士河——让世界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活动现场,分享体验感受。桂廷禹摄
“我真心相信,中英两国之间最珍贵的纽带,不仅仅在于经济合作或学术交流,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心灵的共鸣。”上午10时,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报告厅内,爆发出阵阵掌声。活动一开场,牛津大学优秀校友、牛津大学2019年国际科技奖获得者汉弗莱·巴腾,便用中文一字一句说出心中感想。

在4名湖北武当太极传承人的引导和示范下,牛津大学课堂上外国学员一招一式体验太极文化。桂廷禹摄
汉弗莱·巴腾毕业于牛津大学东方学专业,大学时一段阅读《道德经》的奇妙感触,让他从此深深地喜爱上了中国文化。为此,他曾来到北京大学研习中文。在他眼中,今天课堂上在座每一位——无论是大学生、本地居民、知名人士还是功夫老师、非遗传承人,都是创造连结的“桥梁”。“授人以拳,课后共饮一杯清茶,跨越语言障碍的微笑,这些都是两大古老文明间的鲜活连结。”汉弗莱·巴腾对记者说。

在4名湖北武当太极传承人的引导和示范下,牛津大学课堂上外国学员一招一式体验太极文化。桂廷禹摄
呼吸调匀,双手一推,屈腿按掌。在4名武当太极传承人的引导和示范下,牛津课堂上数十名外国学员个个全神贯注,仿佛在这一刻大家穿越到了武当山。一招一式体验原汁原味的武当太极,这让英国马其顿社区协会主席西莫·波波夫斯基倍感亲切。在他看来,与朋友们一起探索中国艺术、茶文化和语言文学,是他所在的社区数十年来传承的一项优秀传统。

在牛津知名的核心街道宽街(Broadstreet)上,多名外国游客被武当功夫吸引,前来体验太极文化。桂廷禹摄
西莫·波波夫斯基在分享体验感受时说:“中国太极的优雅和马其顿音乐的节奏都表达了平衡与和谐之境。”在他的带领下,协会举办了众多文化活动、节庆和合作项目,让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亲相交。
“这正是太极跨越语言与文化界限的魅力所在。武当太极来自湖北,植根中国,属于世界!”英中体育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海矛说。如今,越来越多欧洲人前往中国,问道武当、探索长江,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据统计,每年有超过10万名国际人士到访武当山。

在“知音湖北遇见泰晤士河——让世界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活动现场,牛津大学优秀校友、牛津大学2019年国际科技奖获得者汉弗莱·巴腾发言分享感受。彭泉锦摄
“这些文化交流绝非小事,而是理解与友谊的基石,让泰晤士河与长江在文化上紧紧连在一起。”荷兰贸易促进委员会原首席代表蓝枫慈,得知湖北文旅走进牛津大学的消息后,专程从荷兰赶到了牛津现场。面对现场数十位嘉宾,蓝枫慈回忆了在武汉的时光,分享了他的“长江故事”。

在牛津大学校园内,数名博士生热情地参与“知音湖北遇见泰晤士河——让世界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活动中。桂廷禹摄
蓝枫慈说,在武汉工作期间,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为湖北吸引更多海外访客,通过简化签证要求、支持中小企业来武汉开拓市场等措施,将武汉打造为商务与旅游的重要枢纽。牛津大学活动现场,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罗罡在致辞时向各国来宾介绍,当前湖北正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湖北文旅产业已迈入万亿级冲刺阶段。听闻湖北文旅的发展成果后,蓝枫慈非常自信地说:“湖北正在加速走向世界,有太多值得展示的亮点,可以提供真正能引起大家共鸣的体验,把这个故事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