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最近荷兰官员放话,说如果中国断供稀土,他们必将采取反制措施。这话听起来挺硬气,但

最近荷兰官员放话,说如果中国断供稀土,他们必将采取反制措施。这话听起来挺硬气,但仔细一想,却有点站不住脚。荷兰的EUV光刻机确实独步全球,但每台机器里都要用上十几公斤的稀土磁体,这些看似普通的灰色粉末,如今却成了全球芯片产业的命脉。 现实情况是,荷兰仓库里的稀土库存,最多只能维持两个月。而全球稀土精炼产能的近90%都掌握在中国手中。马来西亚虽然在建新的稀土加工厂,但要等到2027年才能投产,根本解不了近渴。 荷兰提出的所谓反制措施,更像是被逼到墙角后的虚张声势。他们拉上美国、日本和欧洲盟友想要构建替代供应链,但问题是成本高出四倍不止,而且至少要五年后才能投产。这就像让人捧着金饭碗要饭,表面风光,内里却饿得发慌。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荷兰最近还收紧了光刻机出口管制,从7纳米直接收紧到14纳米。结果消息一出,ASML股价应声暴跌,中国市场上超过30%的DUV光刻机订单立马悬了起来。这一招,先疼的倒是他们自己。 相比之下,中国的应对显得游刃有余。从12月开始,含有中国稀土超过0.1%的光刻机出口都需要许可证。我们从不提彻底断供,就这样收放自如地握着筹码,反倒让对手忐忑不安。 想想华为的经历就明白了。当初被全面封锁时,多少人认为这家公司要一蹶不振?结果人家不仅挺过来了,还自主研发出了麒麟芯片。有时候,封锁反而会逼出更强大的对手。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现在已经能做到九成良率,价格却只有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 这场博弈早已超越了普通的贸易争端。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全球化表象下暗流涌动的角力。技术可以领先一时,但资源才是真正的命门。当全球产业链已经如此紧密地相互嵌套,谁先撕破脸,谁就会先流血。 说到底,这不是谁赢谁输的问题,而是相互依存的世界里该如何共处的问题。但毫无疑问的是,手握关键资源的一方,永远都有更多的选择权。 各位朋友,你们怎么看这场博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中方稀土战略 中美稀土之争 稀土出口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