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荷兰)星期三(11月5日)晚在声明中称,中国的实体已不再按照既定的公司治理框架运作,并且无视全球管理层的指示。 荷兰总部这波指控听起来挺严重,像是中国子公司彻底 “不听话” 了,声明里还挑明了,中国子公司悄摸开了些没报备的银行账户,还让客户把货款往这些账户里打。 这话说出来没一天,其实中国商务部头天就已经表态了,直接把矛头指向荷兰政府,说他们手伸得太长,不该瞎管安世半导体的内部事儿。 而且中方提了合理要求,荷方压根没当回事,既没拿出解决问题的态度,也没实际行动,反倒把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搅得一团乱,这锅得荷兰全背。 这事说起来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荷兰那边早就动手了。9 月底的时候,荷兰政府就拿 1952 年的老法规发了行政令,直接插手安世的内部事务。 后来当地法庭还跟着凑热闹,裁定把中国企业持有的股份表决权给夺了,全交到法庭指定的独立管理人手里,连安世的 CEO 张学政都给停了职。 要知道安世这公司,早就是中国资本的囊中之物,先是智路和建广资产收购,后来闻泰科技直接全资拿下,算是正儿八经的中资控股企业,合着自己控股的公司,连管理层任免、战略决策都做不了主,得看荷兰政府脸色,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荷兰总部说中国子公司拒付晶圆款项,10 月底就停了供货,可中国这边的说法完全不一样,安世中国直接喊话,说欠货款的是荷兰总部,足足 10 个亿人民币,自己根本没违约。 不光是钱的事儿,荷兰那边还搞过人事拉锯,先是中断中国员工的系统权限、停发工资,还免了全球销售副总裁张秋明的职。 结果中国子公司根本不认,说这不符合中国法律和公司章程,张秋明该干啥还干啥。现在荷兰又拿银行账户说事儿,两边的矛盾早就摆到台面上了。 最受影响的还是生产端,安世在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可是全球核心基地,公司 70% 的封装测试活儿都靠它干,荷兰一停供晶圆,这工厂立马就陷入停产风波。 不过中国子公司倒还算稳,说手里的成品和半成品库存够支撑到年底,甚至更久,现在已经在找新的晶圆货源,明年就能接上产能,看样子是早有准备。 荷兰总部也嘴硬,说除了中国工厂,其他地区的产能都正常,还强调海外产品的合规性,可明眼人都知道,少了东莞工厂这大块产能,全球客户的订单肯定得受影响,欧洲汽车行业都已经开始担心供应中断了。 中方其实一直没放弃推进解决问题,11 月初就说了,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会给豁免,就是想让东莞工厂能尽快恢复供货,毕竟半导体供应链稳定对全球都好。 可荷兰那边不接茬,接着一意孤行,连美国都暂停了相关的出口管制规则,荷兰反而没啥动静,这下倒显得他们有点骑虎难下。 香港那边有分析说,荷兰当初动手,多少是跟着美国的节奏走,现在美国政策松了口,荷兰自己倒卡在中间,既要顾及法律和政治上的脸面,又得担心产业受影响,属实有点尴尬。 荷兰总部在最新声明里还提了一嘴,说公司战略决策得荷兰政府批,这状态要持续一年。 合着一家跨国企业,自己的发展方向还得看政府脸色,这哪是正常的公司运作? 中国子公司之所以搞出 “独立运作” 的架势,恐怕也是被逼出来的,总部断供、卡权限、乱任免,不自己想办法维持运营,难道等着停产倒闭? 现在全球半导体行业都盯着这事儿,安世的芯片广泛用在汽车和消费电子上,供应链一断,波及的可不是一两家企业。 中方已经把态度摆得很清楚,愿意为稳定供应链出力,也给了实际的豁免政策,可荷兰这边还在拖。 说到底,这根本不是中国子公司 “不听话” 的问题,而是荷兰政府非要把手伸进企业内部,用行政手段搅乱市场规则。 要是荷兰还不转变态度,继续硬扛下去,最后不光中荷经贸关系受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都得跟着买单,这责任他们确实担得起,就是不知道敢不敢担。 参考资料:证券时报《商务部最新回应:努力促进安世半导体(中国)恢复供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