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正式宣布,于11月6日凌晨完成两场关键打击:成功摧毁顿涅茨克机场附近的俄军无人机基地,同时远程袭击了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的大型炼油厂,无人机基地现场发生的二次爆炸直接重创核心设施。 该无人机基地是俄军在顿涅茨克地区的无人机保障节点,承担相关装备储存、组装及发射保障任务,配套弹药与燃料储备在二次爆炸中受损,导致基地短期内无法正常运作。 伏尔加格勒炼油厂年加工原油1570万吨,占俄罗斯全国炼油总量的5.6%,11月6日的袭击为其2025年第四次遇袭,前三次分别发生在2月3日、2月15日和8月14日,第三次袭击曾导致该厂三分之二产能暂时停摆。 这座炼油厂的产出长期供应俄罗斯南部相关区域,其中部分燃油用于军事后勤保障。该厂10月上旬刚恢复部分生产,此次关键装置受损后,受西方制裁导致的备件短缺影响,恢复周期预计将延长。 俄罗斯方面通报称拦截了部分来袭无人机,同时确认相关设施出现受损情况。据乌克兰安全局公开信息,2025年以来乌军针对俄罗斯能源设施的打击行动已接近160次,主要聚焦其后勤补给与相关经济节点。 乌克兰安全局11月初披露,截至当时俄军“铠甲”防空系统损毁比例为48%,该装备年度产能约30套,损毁速度高于产能补充速度,使其中低空防御体系面临持续压力。 此次打击的后续影响已逐步显现。截至10月底,俄罗斯57个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燃料供应紧张,全国燃油供应量较此前下降约20%,已有四个州启动汽油配给措施,民用与相关领域的燃油供需平衡受到影响。 从作战方式来看,乌军此次打击以国产无人机为主,搭配部分改装装备,未大规模依赖西方高端武器系统,这种打击模式针对性指向设施分布与维修保障等薄弱环节。 当前俄乌冲突的后勤与经济支撑能力较量愈发凸显。对能源等关键基础设施的打击,本质上是通过影响战争支撑条件发挥作用,这一态势也让冲突的整体走向更趋复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