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阿里研究院院长袁媛:生成式AI浪潮下 软件成为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桥梁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冯心怡)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人工智能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论坛”上,阿里研究院院长袁媛围绕“从编写代码到对话未来:生成式AI重塑软件的新范式”发表主旨演讲。

袁媛认为,工具能够提升人类生产率,而软件是人类现已拥有的最好工具。其价值体现在三方面:首先,软件封装和传承了人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拓展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多种场景的能力;其次,软件能够协同多人、多主体进行大型经济活动,能够根据不同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最后,软件可以实现“一次编写无限运行”,因此复制的边际成本为零。

“软件不仅提升了生产率,还促进社会加速演进,使得敏捷与试错成为生产的新范式。”袁媛说。

袁媛表示,生成式AI的崛起,正引领软件产业发生三大深刻变革。

第一,软件从工具进化为工具使用者。例如,AI编程助手可以理解需求,因此操作编程工具的不再只是人类,模型也在使用工具。

第二,软件不再只是程序员的作品,领域专家也可以完成编码工作。袁媛认为,研发的门槛显著降低,除了科技企业受惠之外,千行百业都可以获得数字技术的赋能,各领域专家能够通过自然语言直接参与编码,因此整个产业的创新进程和数字化转型效率都将提升。

第三,中国在全球软件生态中贡献更多中国声音。过去,中国软件国际影响力有限。如今,通义千问、DeepSeek等国产AI模型全球下载量占比较高,正转化为千行百业的生产力。中国在开源领域的贡献度与开发者数量已位居全球第二,成为推动全球软件变革的重要力量。

“当软件面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我们会走向一个更好的未来。”袁媛说,“通过软件这个最好的工具,我们能够跨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间的海洋,到达沧海对面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