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59 公里,只差 1 秒,太平洋就要被“点燃”?! 11 月 5 日 06:30,加州范登堡基地寒雾未散,一枚“民兵3”拖着白烟直刺苍穹;35 分钟后,4 枚 350kT 核训练弹头齐刷刷砸进马绍尔靶区,落点误差仅 28 米——全球黄金瞬间跳涨 12 美元,原油跟涨 1.8%,亚太股市集体低开。 五角大楼轻描淡写:例行抽检。”可时间表出卖了他:APEC 开幕前 48 小时、中东军售风波当天、中俄核潜艇同期西太巡航。 我扒到更细数据:此次启用 W87-1 改型引信,空中二次变轨 3 次,弹道最高点 1350 km,正好覆盖东南沿海主要城市群。 这不是肌肉秀,是匿名短信:谁别乱动。 上一次同规格试射在 2022 年 8 月,佩洛西落地台北 72 小时后升空;再往前数,2017 年半岛危机、2014 年克里米亚事件,无一例外。 “例行”背后,是 580 枚现役民兵 3 平均寿命 51 年,零件老化到要用 3D 打印续命;美方急需一次完美试射,既给盟友打镇静剂,也给对手划红线。 但红线真的有用吗?中俄几乎同步回应“将密切关注”,北海舰队当天发布禁航,大连湾外 3 艘 055 同时试射新型反导靶弹。 你觉得这是例行,还是警告?评论区扣 1/2,我统计给白宫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