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菲律宾被国际社会孤立了。因为11月的台风海鸥造成的灾害过于严重,菲律宾总统小马科

菲律宾被国际社会孤立了。因为11月的台风海鸥造成的灾害过于严重,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但是,竟然没有一个国家向菲律宾伸出援手,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这场从11月1日晚就生成的热带风暴,一路向西偏北方向移动,4日凌晨在南莱特省首次登陆后,带着14到15级的最强风力横扫菲律宾中部地区,所到之处房屋倒塌、道路中断,农田被洪水浸泡,电力和通讯系统全面瘫痪。 台风 “海鸥” 带来的破坏远比预想中严重,在比科尔地区,整个阿尔拜省有超过 80% 的房屋受损,不少木质结构的民居被狂风直接吹垮,当地居民只能躲在临时搭建的避难所里,靠少量压缩饼干和雨水度日。 更严重的是农业损失,吕宋岛作为菲律宾的 “粮仓”,正值水稻收割季,台风过境后,大片稻田被洪水淹没,据菲律宾农业部初步统计,仅粮食作物损失就超过 230 亿比索,相当于 3.2 亿美元,还有数十万头牲畜因洪水死亡或失踪。 交通和通信也彻底瘫痪,莱特岛的主要桥梁被冲断,宿务市的机场跑道积水超过半米,部分偏远地区因为信号塔倒塌,成了与外界失联的 “孤岛”,救援人员只能靠徒步或小型船只进入灾区,效率极低。 小马科斯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后,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调动军队参与救援,还开放了全国 200 多个体育馆作为临时避难所。可问题很快暴露出来 —— 菲律宾自身的救援能力根本跟不上灾害规模。 避难所里的物资严重短缺,很多地方连干净的饮用水都供应不足,医疗设备更是匮乏,不少受伤居民只能简单包扎,得不到及时治疗。 小马科斯政府曾试图通过国际组织呼吁援助,向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物资需求清单,甚至私下联系了美国、日本等传统援助国,可得到的回应要么是 “需要评估灾情后再决定”,要么干脆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援助承诺。 这种 “无人援手” 的局面,其实和菲律宾近期的外交操作密切相关。过去一年,小马科斯政府在南海问题上频繁对华挑衅,不仅多次派船只闯入中国南沙群岛海域,还联合美国、日本在南海搞军事演习,甚至单方面撕毁了与中国的部分合作协议,导致中菲关系持续紧张。 而在对美关系上,菲律宾虽然抱紧美国大腿,允许美军增加在菲军事基地数量,可美国在灾害发生后,仅派出几架侦察机 “评估灾情”,没有提供任何物资或资金援助,显然没把菲律宾的困境放在心上。 日本、韩国等盟友也态度冷淡,日本只是象征性地表示 “关注灾情”,韩国则以 “国内救灾预算紧张” 为由拒绝了援助请求。 更值得注意的是,周边国家的态度也很微妙。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过去在菲律宾遭遇灾害时都会主动提供援助,比如 2020 年台风 “天鹅” 过境后,印尼曾捐赠了 500 吨大米和大量药品,可这次却集体沉默。 有分析认为,这与菲律宾近期在东盟内部的 “亲美倾向” 有关,小马科斯政府多次在东盟会议上提及南海问题,试图拉拢其他国家对抗中国,引起了不少东盟国家的不满,这次灾害恰好成了各国态度的 “试金石”。 如今,台风 “海鸥” 造成的灾害还在持续发酵,菲律宾灾区的民众仍在等待救援,而国际社会的沉默,无疑让小马科斯政府陷入了尴尬境地。 这场灾害不仅考验着菲律宾的应急能力,更暴露了其外交政策的短板 —— 一味靠向美国、频繁挑衅邻国,最终只会在需要帮助时被孤立,这种后果或许比台风本身更让菲律宾难以承受。 菲律宾如今的孤立,与其说是国际社会冷漠,不如说是自己的短视外交种下的恶果。外交场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帮助,想要别人在危难时拉一把,首先得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