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比亚迪王传福在重庆汽车论坛上再次语出惊人,他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一些“躺平不上进”的合资车企,直言“卷” 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只有积极拥抱竞争和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胜利! 保时捷几年前最低也得120多万,现在五十多万起步,为什么?几年前卡罗拉最低也得十三四万,现在又就六七万。比亚迪功不可没。 咱就说句实在的,王传福这话听着犀利,却是一点没掺水分! 他敢这么直戳合资车企的痛处,根本不是口出狂言,而是比亚迪实打实的实力给的底气。 你们知道吗?比亚迪光2024年的研发投入就超过300亿元,申请的专利数量连续8年稳居国内车企第一,光电池相关的专利就有上万件,这种砸钱搞技术的狠劲,很多合资车企都比不了。 就拿刀片电池来说,当年一出就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痛点,针刺测试里只有它做到了不起火、不爆炸,直接改写了行业的安全标准,这种硬核技术,可不是靠“躺平”能换来的。 说合资车企“躺平”,真的一点不冤枉它们! 早个十几年,国内汽车市场基本是合资车的天下,它们拿着过时的技术,配置吝啬到极点——十几万的车连倒车影像、自动刹车都没有,内饰全是硬塑料,可就因为挂着个外国车标,就能卖出比国外本土还高的价格。 那时候它们根本不用琢磨创新,反正消费者没得选,躺着就能赚钱,这种好日子过久了,自然就失去了进取的动力。 就说某德系合资车,一款SUV卖了八年没大改款,发动机还是老掉牙的自吸,油耗高、动力弱,可照样有不少人买,换谁能愿意花大钱搞研发? 但比亚迪的出现,直接把这层“遮羞布”撕得干干净净! 王传福认准了新能源是未来,一头扎进去死磕技术,DM-i混动技术把油耗干到3点几升,比同级别合资车省一半油,还不用充电焦虑;纯电车型续航从300公里做到700公里以上,充电15分钟就能跑300公里,彻底解决了用户的里程顾虑。 更关键的是,比亚迪把这些高端技术下放到十几万甚至几万的车型上,让普通消费者花少钱就能享受到好配置。 你想想,同样的价格,国产能买到混动、大空间、智能座舱,合资车还在卖老技术、低配置,谁还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所以保时捷、卡罗拉降价,根本不是它们良心发现,而是市场逼得没办法了! 以前保时捷靠品牌溢价,就算配置一般也有人抢,可比亚迪仰望U8一出来,百万级价格却带着原地掉头、坦克掉头、应急浮水这些黑科技,直接让不少消费者转了粉,保时捷再不降价,市场份额就得被抢光。 卡罗拉更不用说,以前靠“省油耐用”的口碑垄断紧凑级市场,现在比亚迪秦PLUS DM-i油耗比它还低,价格却便宜一半,配置还多了智能网联、全景天窗,卡罗拉不降价只能被边缘化。 这背后,都是比亚迪带头“卷”出来的结果,是国产车企集体崛起的必然。 其实王传福说的“卷”,根本不是恶性竞争,而是对消费者负责、对行业负责的态度。 汽车行业本来就该靠技术说话、靠性价比取胜,而不是靠品牌情怀收割消费者。 那些“躺平”的合资车企,不是没有技术实力,而是舍不得放弃既得利益,不愿意投入研发适应市场变化,最终被消费者抛弃也是情理之中。 反观比亚迪,从做电池起家到成为全球新能源销冠,靠的就是不满足于现状,永远在跟自己“卷”,跟技术“卷”。 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合资车说了算的时代了! 2024年国内新能源销量里,国产品牌占比超过70%,比亚迪一年卖出300多万台车,比很多合资车企的全球销量还高。 这说明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盲目迷信外国车标,而是更看重技术、配置和性价比。 王传福的批评,更像是给整个行业敲了个警钟:时代变了,不拥抱变化、不主动竞争,再大的品牌也会被市场淘汰。 这种“卷”其实是好事,最终受益的是我们普通消费者。 以前想花少钱买好车根本不可能,现在几万块能买续航扎实的电动车,十几万能买配置拉满的混动车型,这放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希望更多车企能跟上比亚迪的脚步,把心思放在研发上,而不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躺平”,只有行业竞争越充分,消费者才能得到更多实惠。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