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交互式影游盛世天下的沉浸式传播:盛唐文化现代化转译与历史叙事边界

作者/四川传媒学院讲师苏邦

一款以武则天时代为背景的互动影游《盛世天下》在2025年秋季发行后,迅速登顶全球多地区畅销榜单。这款作品通过第一人称叙事与多重分支选择,使玩家得以亲历唐代宫廷的政治博弈与文化生活。

其成功不仅体现了互动娱乐产品的商业价值,更展现了沉浸式传播模式在传统文化现代化转译中的创新潜力。

一、叙事革新与符号转译:互动机制下的文化再编码

《盛世天下》的叙事创新首先体现在其复杂的分支叙事拓扑结构。游戏构建了一个包含400余个决策节点的网状叙事系统,每个节点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信息与价值导向。与传统线性叙事不同,这种设计创造了独特的交叉叙事规则——玩家通过选择行为参与叙事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历史文化知识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对象,而是通过操作实践被主动内化。

在符号转译层面,游戏实现了传统文化元素的语义重构。以“牡丹钿花”为例,这一传统装饰符号在游戏中被赋予多重语义:既是地位象征,又是致命陷阱,更是权力博弈的隐喻。这种符号意义的增殖与转化,体现了传统文化元素在数字媒介中的再生能力。类似的转译策略贯穿游戏始终:桂花从吉祥寓意逆转为阴谋载体,宫廷礼仪从形式规范转化为生存技能,传统色彩美学则被重新编码为阵营识别的视觉语言。

游戏的环境叙事系统构建了多维度的文化认知场域。场景中精心布置的双陆棋、投壶等唐代游戏器物,虽未成为可操作玩法,但作为背景符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视觉累积效应持续强化着玩家的历史文化认知。更为精妙的是建筑空间的设计——宫殿的尺度与布局不仅再现了唐代建筑美学,更通过空间叙事传递了权力结构与等级观念。这种环境叙事不依赖于文字说明,而是通过空间体验直接作用于玩家的感官认知,形成了更具沉浸感的文化传递方式。

在互动机制设计上,游戏创造性地建立了文化认知与游戏进程的共生关系。玩家对唐代政治制度、社会规范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游戏进程的顺利与否。例如,对宫廷制度、皇权继承的了解有助于在政治斗争中做出更优决策;对唐代女性地位与权力的认知则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处理。这种设计巧妙地使文化学习成为游戏的内在需求,而非外在附加任务,从而实现了教育性与娱乐性的有机统一。

二、沉浸建构与认知转换:参与式文化中的意义生成

《盛世天下》构建的沉浸体验源于多重认知维度的协同作用。在空间维度,游戏通过考据严谨的场景设计与器物还原,构建了可信的历史环境;在叙事维度,则通过高频率的决策压力与即时反馈,强化了玩家的情感投入与身份认同。

这种设计促使玩家从文化消费者转变为文化解读者。游戏中设置的驯马剧情环节要求玩家必须选择符合武则天历史形象的行为模式才能推进剧情,此机制巧妙地传达了历史决定论与个人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玩家在反复试错过程中,逐渐内化了特定历史语境下的行为逻辑与价值观念。

互动影游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形态,其本质特征在于打破了传统叙事的单向传递模式,创造了可操作的修辞系统。玩家通过选择行为参与意义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历史文化不再是静态的知识对象,而成为动态的理解实践。这种认知模式的转变,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启示。

从传播学视角看,这种沉浸式体验实现了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的当代诠释。交互式影游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其真正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传递了哪些历史文化内容,更在于它改变了人们认知历史的方式。通过将玩家从被动的文化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的文化解读者,游戏构建了亨利·詹金斯所描述的“参与式文化”场域。在这个场域中,每个玩家都在通过自己的选择行为参与历史意义的当代重构。

这种认知转换的深层意义在于,它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中“传者-受者”的单向机制,建立了一种基于对话与体验的新型传播范式。当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做出选择并承担后果时,他们实际上是在与历史进行一场持续的对话。这种对话不仅加深了对盛唐文化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历史思考的能力。

三、争议与反思,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平衡困境

《盛世天下》在获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争议漩涡。这些争议揭示了传统文化现代化转译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难题。

游戏最为玩家诟病的是其历史完整性的缺失。当前发布的版本只包含“媚娘篇”的16章剧情,故事在关键处突然停止,后续叙事完全缺席。这种半成品状态使得游戏无法支撑起其所宣称的史诗叙事,导致叙事体验的断裂。

更深入的争议源于历史叙事的边界。游戏简介中曾将武则天时代描述为“贞观与开元盛世的中断者”,这一表述引发玩家与历史爱好者的强烈抗议。有UP主在二创视频中声称武则天“但凡当个人这俩盛世就连在一起了”,更是将游戏推至历史虚无主义的风口浪尖。

关于《女帝篇》的预告片和泄露内容,进一步加剧了争议。据悉,游戏可能提供“女主不当皇帝”的if线(假想)选项,甚至有传言称存在“女帝放弃皇位追求爱情”的支线。

这些设计被批评为“娇妻规训”,削弱了女性历史人物的主体性。尽管制作团队以“创作独立于武皇的人格”为由辩护,但享受武则天名号带来的流量红利却不承担相应的历史责任,被玩家批评为又当又立。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这些争议反映了当代价值观与历史语境的内在张力。游戏固然需要创造性转化,但历史题材作品应当保持对历史精神的尊重。

当玩家在游戏中做出明显违背历史人物核心特质的选择时,文化传播的真实性与教育性难免受到质疑。

平衡之道或许在于建立分层的真实性体系:在基本史实和时代精神上保持尊重,在具体情节和人物关系上允许创造性表达。

《盛世天下》的现象级传播,展现了沉浸式媒介在传统文化现代化转译中的独特价值。当全球玩家通过互动操作探索盛唐文化的深层逻辑时,文化传播已从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互动的意义共创。

这款游戏的成功与争议,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历史与当代关系的珍贵样本——它既展示了数字媒介激活传统文化的可能性,也警示我们历史叙事应有的敬畏与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