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近日表示,俄罗斯在乌克兰实现特别军事行动目标与实现俄罗斯国家发展目标是可以兼容的。他强调,俄罗斯有这能力! 别听西方媒体瞎忽悠说俄罗斯经济被战争拖垮了,2024 年的实打实数据就在这儿摆着:GDP 硬生生涨了 4.1%,比官方预测还高 0.2 个百分点,名义 GDP 更是冲到 200 万亿卢布的历史新高。 要知道这可是在西方层层制裁下实现的,连续两年都稳定增长,普京都说这结果 “令人满意”,这哪是撑不住,分明是越干越有劲儿。 经济能稳住,关键是制造业撑住了,而制造业的红火,恰恰和特别军事行动分不开。2024 年前 8 个月制造业整体涨了 8.1%,机械制造这类和军工沾边的行当更是涨得飞快,增幅快到 20%。 就说生产坦克的乌拉尔机车车辆厂,不管西方怎么猜产量,2023 年就比 2022 年翻了一倍多,2024 年就算按最保守的估计,一年也能造 140 到 180 辆 T-90M 坦克,比冲突前产能翻了好几番。 造坦克不光是为了战场,还带动了周边一大片产业,钢铁厂、零件厂、运输公司都跟着忙起来,工人有活干、有收入,地方经济也活了,这就是军事需求拉动了发展,哪有什么矛盾? 更聪明的是俄罗斯把军工技术往民用转,一点不浪费。莫斯科有家无人机研发中心,给军用侦察机搞的避障算法,转头就用到了农用植保机上,农药喷洒效率一下提了 40%。 这就好比家里买个多功能锅,既能炒菜又能熬汤,军工投入没白花,还帮农民省了力、多赚了钱,这种 “军转民” 的巧劲,就是兼容的最好证明。 能源这块更不用说,西方喊着要断俄罗斯的能源财路,结果人家转头把油卖给了亚洲。2024 年俄罗斯 81% 的原油都卖到了亚洲和大洋洲,欧洲那边只剩 12% 了。 中国一年就买 220 万桶 / 天,印度更狠,从 2020 年的 5 万桶 / 天冲到 170 万桶 / 天,这俩国家就包了大部分销量。 光靠能源出口赚的钱,既够支撑特别军事行动的开销,还能投到国内的民生工程里,比如修公路、建学校,这不就是军事和发展两头顾嘛。 粮食更是俄罗斯的底气,2024/25 年度粮食出口就算略有下降,也还有 5300 万吨,其中小麦 4400 万吨,占全球 21% 的份额,照样是世界最大小麦出口国。 对埃及、尼日利亚这些国家的出口还涨了不少,埃及一年就买 940 万吨,比前一年多 100 万吨。粮食既能换外汇,又能保障国内供应,居民吃饭不愁,才能安心搞生产、支持国家行动,这就是最实在的 “兼容”。 有人说打仗肯定影响民生,可数据偏不骗人。2024 年俄罗斯失业率才 2.3%,是历史最低水平,居民实际收入还涨了 8.4%。 虽然通胀到了 9.52% 有点高,但政府已经在想办法控制,而且比起西方预测的 “经济崩溃”,这根本不算事儿。 再说说安全和发展的关系,这俩本来就分不开。北约都把军演开到距俄罗斯边境 70 公里的地方了,还在芬兰建了离圣彼得堡才 300 公里的司令部,这不就是堵着家门口叫板嘛。 特别军事行动就是要把这威胁挡在外面,要是放任北约东扩,以后俄罗斯的边境就没安稳日子过,经济发展更无从谈起。 现在虽然在打仗,但通过行动稳住了周边局势,国内才能安安稳稳搞制造业、扩能源出口,这逻辑再明白不过了。 梅德韦杰夫说的 “兼容”,其实是俄罗斯摸出的生存智慧:军事行动保障安全环境,发展成果反哺行动可持续。 圣彼得堡理工大学现在都开了 “国防科技复合型人才” 专业,学生既学坦克引擎设计,又懂新能源技术,毕业后既能去军工企业造装备,也能去民企搞创新。这种人才储备,就是兼顾当下和未来的最好例子。 所以别听那些唱衰的声音,俄罗斯用 4.1% 的 GDP 增速、全球第一的小麦出口、亚洲飙升的能源销量,实实在在证明了自己有能力一边守住安全红线,一边把国家发展搞上去。 梅德韦杰夫的强硬,底气就在这些实打实的成绩里,这可不是嘴上说说的硬气,是真有干货撑着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