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名军人请假回家,可假期结束,他却没有归队,领导将电话打到了他家,接电话的是一个年仅三岁的女孩,她用稚嫩的声音说:我爸爸救人淹死了...... 2012年5月13日,山东青州军人沈星,正在家中探亲。 原本他计划13日结束任务,乘车回到武汉继续他的学业和工作,却没料到这一切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英勇救援打破。 那天,沈星和妻子蔡相珍的三岁女儿果果,正在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光。 然而,命运的车轮在一个午后忽然转动,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当天下午,13岁的少年王鸿昊在青州经济开发区的河边玩耍时不幸落水。 河水湍急,水面下藏着深不见底的淤泥,少年挣扎着喊救命。 正巧沈星路过,他毫不犹豫跳入河中救人。 在将王鸿昊成功救到岸边后,沈星因为体力透支,被汹涌的水流卷走。 一个小时后,救援队在下游捞起他的遗体。 年仅31岁的沈星,为了救人,英勇牺牲了。 这突如其来的悲剧,成为了青州,乃至全国的震动。 沈星原本正在进行的调研任务没有完成,武汉的课程也因此耽搁。 而就在这时,沈星的三岁女儿果果接到了部队领导的电话。 电话铃声一响,果果奶声奶气地说道:“爸爸救人淹死了。” 这一句话,让接电话的领导愣住了很久,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这话就像一颗重磅炸弹,迅速在青州乃至整个社会扩散开来。 人们自发地为沈星送上白花,点亮蜡烛,送别这位英雄。 5月16日,青州市立刻确认了沈星的英勇牺牲,部队立即行动,上报上级。 在几天内,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沈星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沈星的牺牲,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肯定。 6月1日,国际儿童节那天,沈星被追授“见义勇为的优秀军人”称号。 七月,沈星再次被追授为“时代楷模”,这也是国家最高级别的道德荣誉奖项。 全国媒体纷纷报道他的事迹,他成为了勇敢与无私的象征。 然而,沈星并非为了名利而为,而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表现出军人的担当与责任。 沈星的勇敢,不仅仅是在河边救人的那一刻展现出来的。 他的坚守和牺牲,也体现在他长期以来对军人职责的理解与践行。 在部队,他一直默默奉献,工作中他不辞辛劳;学术上,他积极求知,继续提升自己,攻读军事装备学硕士,始终保持着军人的初心和责任。 在沈星的家乡陕西阎良,村里人只要提起他,总说这是咱关中汉子的脊梁。 而在部队里,沈星被战友们称为无畏的楷模,他那股拼劲儿,也感染了周围的人。 沈星的选择,活生生地教会了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他并没有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但他在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拯救了一个无辜生命的同时,也用生命诠释了军人应有的使命与担当。 沈星就像一面旗帜,提醒着我们什么是责任与奉献。 他的英勇事迹不止是个人的荣光,更是无数军人的精神象征。 沈星的铜像在青州的沈星桥立起,那里每年都有成群的市民前来瞻仰,向这位“时代楷模”致敬。 沈星走了,但他的精神却如同铜像一般坚定不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沈星的事迹传遍了全国,他的名字在中小学的教材里出现,成为了新一代人的英雄榜样。 这个平凡的士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军人不仅仅是穿上军装的人,而是随时准备为国为民豁出去的人。 他的一生,简简单单,但却无比闪耀。 沈星带给我们的启示,永远是对职责的坚守与对他人的无私奉献。 在强军建设的今天,沈星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在任何岗位上,都要心怀责任,勇敢担当。 沈星走了,但他的故事没有结束,正如沈星在临终时所展现的勇气,正是这份责任与担当,成就了一个国家的底气。 在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每一个人都可以从沈星身上汲取力量,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