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什么是芬太尼?为何美国如此惧怕?其实说白了,就在医院里是帮人止痛的“狠角色”。是

什么是芬太尼?为何美国如此惧怕?其实说白了,就在医院里是帮人止痛的“狠角色”。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手术前后的剧烈疼痛、癌症患者的慢性剧痛,都能靠它缓解。   芬太尼的止痛效果能达到吗啡的100倍,起效快还能维持较长时间,麻醉恢复也比传统阿片类药物快。   正因这些优势,它成了全身麻醉的常用辅助药,也是术后镇痛的首选药物之一,全球很多国家的医院都在规范使用。   目前只有4种芬太尼类药品有明确医疗价值,其余同类物质都没发现医用用途,还被联合国列为管制对象。   可这药一旦脱离医疗管控,就立刻变成致命的威胁。它的成瘾性极强,人吸食后会产生强烈欣快感,停药后会出现骨头酸痛、失眠呕吐等戒断反应,根本难以忍受。   更可怕的是它的毒性,仅仅2毫克的剂量,差不多一粒盐的重量,就足以让人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美国的芬太尼危机早已经成了压在社会头上的大山,这个国家人口只占全球5%,却消费了全球80%的阿片类药物,芬太尼就是当前滥用最严重的一种。   2024年美国因过量用药死亡的8万多人里,有48400人死于以芬太尼为主的合成阿片类药物,占比高达60%。   这数字虽然比前几年有所下降,但依然触目惊心,要知道2021年这一数字曾突破8万,比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阵亡人数的10倍还多。   这场危机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经历了三波滥用潮。1991年左右第一波开始,制药公司花钱推销“阿片类药物无害论”,鼓励医生多开处方,慢慢养出了美国的“止痛文化”。   2010年处方药物难获取,人们就转向更便宜的海洛因,引发第二波危机。紧接着,芬太尼凭借更强效、更低成本的特点,成了第三波滥用潮的“主角”。   毒贩们把芬太尼玩出了各种“花样”,他们会把工业级芬太尼混进海洛因、可卡因里,甚至做成像糖果的“彩虹烟”或掺进电子烟油。   一克芬太尼能稀释成上百份,售价只有海洛因的一半,对很多底层人群来说,成了逃避现实的“廉价慰藉”。近年毒贩还往里面加兽用镇静剂甲苯噻嗪,这东西能延长“快感”,却会让使用者皮肤从注射部位开始溃烂,严重的能烂到见骨。   芬太尼已经把美国的医疗系统逼到了极限。芝加哥、波士顿的大型医院,每天要接收四五例芬太尼过量患者,监护仪和呼吸机常年满负荷运转。   这些患者里,有不少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有的只是误吸了含芬太尼的电子烟,就差点丢了命。急诊资源被大量占用,导致心脏病、中风等急症患者得排队等床位。   社会层面的损失更难估量,25到5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中,有150万人因为吸食芬太尼丧失工作能力。   俄亥俄州的汽车配件厂、宾夕法尼亚州的机械厂,都因为招不到足够工人,只能把生产线搬到海外。这些原本能支撑家庭的劳动力,现在不仅赚不了钱,还得靠社会救济,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   美国政府不是没出手管控。他们在美墨边境增配设备查缉,2023年查获近20吨非法芬太尼,还联合其他国家追查前体化学品。可毒贩很快换了招数,开始用毒性更强的硝氮烯替代芬太尼,这东西成本更低,还难被检测出来。   更关键的是内部问题,制药企业常年给政客捐钱游说,导致美国至今没对芬太尼类物质实行整类列管,两党还在禁毒法案上相互拆台。   中国其实早就对芬太尼采取了最严格的管控。2019年中方率先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之后美方就没再查获过来自中国的芬太尼。但美国政客总想把锅甩给中国,以此转移国内矛盾。可明眼人都清楚,这场灾难根源在美国自身,资本贪婪和监管失灵才是真正的“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