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曾经在北京街头随便一招手,十辆出租车里能有三辆是伊兰特、索纳塔的韩系车,如今是真

曾经在北京街头随便一招手,十辆出租车里能有三辆是伊兰特、索纳塔的韩系车,如今是真的“过气”了。 想当年,韩系车凭着“省油耐造、修起来不贵”的本事,硬生生把捷达、富康这些“老三样”挤下神坛,2013年在中国市场份额飙到8.8%,那叫一个风光。可谁能想到,十几年过去,它直接跌落到1%的冰点。2024年现代加起亚全年才卖32万辆,还赶不上比亚迪一个月销量的九成,说句“查无此车”都不算夸张。 现在想找家韩系车4S店,得跟寻宝似的费半天劲。北京现代的门店从700多家砍到200多家,三年就撤了300多家,平均每年一百多家经销商跑路,连工厂都从五家缩成了一家,只剩顺义基地苦苦支撑。 更有意思的是,韩系车在全球市场可是风生水起,2024年卖了723万辆,连续三年稳坐全球第三,仅次于丰田和大众。可为啥一到中国就水土不服? 说白了就是太“拿自己当外人”。总部攥着决策权不放,本土团队说了不算,压根没摸清中国消费者想要啥。别人都在拼智能化、电动化,韩系车还在卖好几年没更新的“经典款”,整个品牌在售车型才10款,跟新势力每月两三款新品的节奏比,慢得像蜗牛。就连辅助驾驶这种刚需功能,还藏在顶配车型里,人家自主品牌早就下放到中低端了,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隔壁日系车都急着“讨好”中国市场,丰田把研发决策权搬到中国,日产让中国团队主导造车,新能源车型一款接一款地推。反观韩系车,高端品牌捷尼赛思入华好几年,花了大价钱营销,平均每卖一辆车要砸71万营销费,快赶上车型售价的两倍了,也没打动消费者。 其实中国消费者要求真不高,想要的不是“韩国车改改凑活卖”,而是“照着中国人需求造”的车。全球第三的实力摆这儿,要是能放下架子,多听听中国市场的声音,别再搞“边缘化”那一套,说不定还有翻盘的机会。不然再这么下去,真要彻底在中国市场“隐身”咯~【来自懂车帝车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