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会泽县以“绣花功夫”推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活化利用,正式启动《会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4—2035)》修编工作,并开展微改造精提升专项行动。此次行动以“保护性更新、功能性提升、文化性传承”为核心,通过“小切口、渐进式”改造策略,打造“铜商文化沉浸式体验地”,力争在2026年底前完成核心区30%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

记者从会泽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局了解到,依据最新修订的《曲靖市会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及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会泽古城微改造以2.51平方公里历史城区为核心,重点打造三条文化体验带。
会泽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名城科科长段顺昌表示,将构建“一核三带多点”的保护格局。“一核”:以2.51平方公里历史城区为微改造核心。“三带多点”:铜商记忆带,即修复清代铸钱局遗址,在多个重点路段、节点采用古钱币图案装饰;会馆博览带,即对江西会馆、云南会馆等8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实施“一馆一策”修缮,增设铜商文化主题展陈,打造“会馆+非遗工坊+文创商店”的复合空间;街巷生活带,即修复头道巷、二道巷等6条历史街巷,保留“前店后坊”的传统格局,引入老字号商铺、地方美食体验店,恢复“晨钟暮鼓”的市井生活场景。

针对核心区102处历史建筑,当地名城保护部门正在创新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区参与”模式,让“微改造”更好地造福市民。
会泽县文旅局非遗科科长朱锐表示,充分利用古城区得天独厚的资源,在“活”字上下功夫,通过文物+非遗+旅居模式,在江西会馆、贵州会馆、湖广会馆等地打造了11家集传承教学、参观游览、技艺互动、购物收藏为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融入产业元素,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游客的消费意愿。

会泽古城微改造精提升不仅严格执行《会泽历史文化名城民居房屋修缮手册》,确保“青瓦白墙、飞檐斗拱”的传统风貌,更离不开政策保障。会泽县建立了全周期管理机制。会泽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办公室主任李国永说:“组建名城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对擅自在保护区内施工建设、拆除老旧建筑、破坏街巷格局等行为实施零容忍处罚。坚决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早消除。今年以来,名城保护区范围内未出现新增违法违章建筑。
会泽县文旅局非遗科科长朱锐表示,将以“微改造”推动“大提升”,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古城年旅游总花费突破100亿元,带动就业1.5万人,真正实现“保护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曲靖融媒记者张亚玲特约记者茅永坤朱莉马富达高志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