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岁的俄共主席久加诺夫曾表示,俄罗斯现在的困境只有两条路能解,走社会主义,解放乌克兰。 在俄罗斯的政治舞台上,久加诺夫始终是一位无法绕开的“老左派”,当国家深陷困境、进退维谷之际,他却掷地有声地指出:不重拾社会主义道路,不解决乌克兰问题,普京政府无论如何腾挪,恐怕也难以脱身。 久加诺夫的立场有着清晰的人生轨迹。他 1966 年加入苏联共产党,曾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亲眼见证过红色帝国的荣光与崩塌。 1991 年苏联解体后,他牵头组建俄罗斯共产党,即便在叶利钦时代被寡头边缘化,仍坚持发展党组织。 如今俄共已拥有 16 万党员,在 81 个联邦主体设有基层组织,国家杜马选举中能稳定拿到 10% 以上选票,成为仅次于统一俄罗斯党的政治力量。这份积累让他的发言始终带着历史厚重感。 他反复强调的 “转向社会主义”,并非简单复刻苏联模式。在国家杜马春季会期的讲话和《自由新闻》的采访中,久加诺夫明确提到要借鉴中国经验,他注意到中国通过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 已超美国七成,这种发展成就正是俄罗斯迫切需要的。 他还抓住普京曾提及的 “资本主义制度几乎走到尽头” 的观点,认为俄罗斯应顺势转向新道路,甚至直言 “过去中国学苏联,现在该俄罗斯学中国了”。在他看来,俄乌冲突中俄罗斯能顶住西方孤立,关键就在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这让回归红色阵营显得顺理成章。 对于 “解放乌克兰” 的说法,久加诺夫有一套明确的逻辑。他将乌克兰定义为西方遏制俄罗斯的 “军事桥头堡”,认为北约通过扶持当地势力,把这里变成了测试新武器、消耗俄罗斯的前沿阵地。 特别提到 “亚速营” 等势力的存在,他觉得乌克兰已出现纳粹倾向,仅凭当地民众难以完成 “去纳粹化”,必须像当年苏联红军解放东欧那样采取行动。这种表述与俄官方 “特别军事行动” 的定位有所不同,却精准呼应了俄共一直以来对冲突的定性 —— 对抗西方扩张的正义之战。 他的主张还暗含对俄罗斯现状的批评。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推行的私有化让寡头掌控经济命脉,而多年资本主义实践并未让俄罗斯摆脱对能源出口的依赖,反而在西方制裁下陷入通胀高企、产业停滞的困境。 久加诺夫为此提出 “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二个步骤”,作为转向社会主义的具体纲领,试图通过左翼政策破解民生难题。他甚至点出普京政府的微妙态度,比如保留俄军中带有苏联痕迹的军旗、军徽,认为这暗示着对红色传统的认同。 值得注意的是,久加诺夫的观点与俄官方立场存在差异。俄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近期还表示,愿在利益平衡基础上解决乌克兰问题,普京也提出过乌方撤军即停火谈判的提议。 而久加诺夫则坚持 “解放” 目标,认为只有彻底消除西方在乌克兰的军事存在,才能摆脱战争泥潭。这种分歧恰恰反映出俄罗斯内部对出路的多元思考。 这位白发老人的呐喊,本质上是对国家命运的焦虑与期盼。从苏联解体的阵痛到如今的地缘冲突,他始终相信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命力,也坚信解决外部威胁是内部发展的前提。无论最终能否成为国家政策,这番话都已成为观察俄罗斯政治走向的重要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