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谁能想到红军城这仗能这么“反转”,乌军本来揣着矿道保命的小算盘,以为躲地下就能耍

谁能想到红军城这仗能这么“反转”,乌军本来揣着矿道保命的小算盘,以为躲地下就能耍小聪明,结果被俄军反过来拿捏,把好好的“避难所”变成了插翅难飞的死局。 俄军这次在红军城玩了一把“反套路”,真是让人瞠目结舌,说实话,谁都没想到,一座被乌军视作铜墙铁壁的要塞,最后竟然变成了自己的坟场,现在回头看,俄军这一招不光是聪明,简直就是把乌军的心理漏洞和防御死角利用到极致。 乌军当初把宝全压在了地下,花 1.2 亿美元把红军城 210 米深的洪雷曼斯卡娅矿井改造成核心指挥所,78 条矿道像蛛网连着重型防御据点,连 10 万吨当量核弹的冲击都号称能扛住。 他们算着俄军攻城得靠硬拼,自己躲在地下既能避炮火,又能随时从通道出击,可没承想这些密密麻麻的矿道反倒成了困住自己的牢笼。守在这里的 5500 名乌军一开始还握着守城导弹系统,觉得撑到增援没问题,却没料到俄军早换了打法。 俄军根本没急着往矿道里冲,先把通往城区的关键公路全控住,架起 “死亡封锁线”。无人机整天在天上盘旋,发现有乌军车辆送补给就精准打击,连北约空投的运输机都被 “道尔 - M2” 防空系统击落了三架。 乌军想靠无人机偷运点水和药品,每次就那么点量,几千人分着连塞牙缝都不够,没几天就陷入水粮断绝的境地,受伤士兵得不到救治,只能在地下硬扛。 更狠的是俄军摸透了地下网络的命门。红军城的地下藏着 12 条废弃天然气管道和 37 个通风竖井,总长度超过 240 公里,这些通风井就是地下工事的 “呼吸口”。10 月 29 号凌晨,俄军先是炸塌了北线 3 号通风井,烟尘直接冲上天,地下多个区域氧气浓度立马往下掉。 没等乌军反应过来,波克罗夫斯卡亚矿井的主通风井又被炸了,1.5 吨重的制导炸弹威力相当于一万多枚炮弹,矿道支撑结构瞬间塌了,一支乌军被直接埋在 180 米深处。 这时候乌军才发现,管道里早钻进了 “不速之客”。俄军 “老兵” 志愿侦察突击旅的士兵穿着纳米涂层作战服,在直径 1.4 米的管道里匍匐前进了 15 公里,连甲烷中毒都不顾,就等着找准时机下手。 他们摸到离乌军指挥所 1.2 公里的地方,用微型钻孔机打眼观察,接着贴 C4 炸药炸开洞口,直奔指挥中枢。短短五分钟就突破防线,连旅长舍甫琴科都被按在了地上,指挥所里的防御部署图全成了俄军的战利品。 指挥链一断,地下的乌军彻底乱了套。有人喊着要炸通道救人,有人要留炸药守地面,吵了俩小时没结果。俄军还趁机撒了几十万份传单,上面印着被俘军官的照片和投降政策,本来就缺粮少弹的乌军更没了斗志。 想突围的士兵刚钻出矿道,就被无人机盯上,增援的第 93 机械化旅也在半路遭了伏击,装甲车每走 500 米就踩地雷。到 11 月 4 号俄军宣布掌控全城时,31 个乌军作战单位全被打散,第 155 法式装备旅率先举了白旗。 说到底,战争里没有永远的优势,只有不断适应战场变化,才能掌握主动权,而那些被当作“安全区”的地方,往往藏着最大的风险,这大概就是红军城战役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