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公元44年,刘彊请求辞去太子之位,光武帝刘秀十分不解:“朕倾尽心力培养你17年,

公元44年,刘彊请求辞去太子之位,光武帝刘秀十分不解:“朕倾尽心力培养你17年,你这是为何?” 咱得把时钟拨回到刘秀还在河北打拼的时候。那时候的刘秀,虽然顶着皇族后裔的名头,但说白了,就是个创业团队。他有个著名的“人生理想”:“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阴丽华是他的初恋,是他的白月光。可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一巴掌。 当时刘秀在河北被王郎追着打,那叫一个狼狈。为了活命、为了翻盘,他必须找个强大的盟友。谁最强?手握重兵的真定王刘杨。 刘杨开了个价:想结盟?行啊,娶我外甥女,郭圣通。 这是一笔彻头彻尾的政治婚姻。刘秀为了江山,娶了。郭家也确实给力,出钱出兵,帮刘秀稳住了河北,奠定了他日后的帝业。 公元25年,刘秀称帝。他有两个老婆了,初恋阴丽华,政治盟友郭圣通。立谁当皇后? 这成了天下第一难题。按感情,肯定是阴丽华。但按功劳和当时的政治需要,郭圣通背后的河北集团势力太大,惹不起。 就在刘秀为难时,阴丽华主动退出了。她说自己刚生完孩子,身体不好,而且郭家有功,该立郭圣通。 这格局,没得说。 于是,公元26年,郭圣通被立为皇后,她的儿子、也是刘秀长子的刘彊,顺理成章被立为皇太子。 那一年,刘彊才2岁。从那天起,刘秀就把他当成帝国唯一的继承人,倾注了全部心血。名师、重臣,最好的资源全都砸了下去。刘彊也没让人失望,他为人宽厚,聪敏好学,17年来,没出过半点岔子。 到了公元41年,刘秀的皇位稳如泰山,天下太平。当年那个帮他打天下的河北集团,现在反而成了尾大不掉的潜在威胁。而他对阴丽华的愧疚和爱恋,17年来只增不减。 时机到了。 这一年十月,刘秀突然下了一道诏书,废黜皇后郭圣通。 给出的理由很官方,也很伤人:“怀执怨怼,数违教令……有吕霍之风。” 简单说就是:这个女人怨气太大,不服管教,嫉妒心强,有吕后和霍成君那种外戚干政的苗头。 这理由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郭圣通从皇后变成了“中山王太后”。而刘秀,立刻册立了“白月光”阴丽华为新皇后。 这一下,整个后宫的政治版图,彻底翻转了。 而刘彊,瞬间从云端掉到了悬崖边上。 他还是太子,可他的身份变了。以前,他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现在,他妈是废后,他成了“庶子”。 而帝国,有了一位新的“嫡长子”——新皇后阴丽华的儿子,刘阳。 刘秀废了郭圣通,但他并没说要废太子。他对刘彊这个儿子还是有感情的,而且刘彊实在太完美了,你找不到任何理由去废掉一个毫无过错的储君。 刘秀不提,但刘彊自己“懂事”了。 他那17年的帝国接班人教育,在这一刻发挥了最大作用。他太懂历史了。“母废子危”——母亲被废,儿子还能安稳坐在太子位上的,有几个? 他不再是储君,他是一个政治“靶子”。 只要他还在太子位上一天,那些对他母亲郭家不满的人、那些想讨好新皇后的人,就会把他当成眼中钉。更要命的是,那些对他母亲“旧部”心怀不满的人,也会把他当成潜在的“复仇者”来防范。 他就像坐在一个火药桶上。他辞职,不是怕他爹刘秀,他是怕那个“太子”的位子会自己爆炸。 于是,刘彊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辞职拉锯战。 他一次又一次地上书,请求父亲废掉自己,改立新皇后的儿子刘庄。他姿态低到尘埃里,说自己“德不配位”,说刘庄才是众望所归。 这下轮到刘秀“为难”了。 他能怎么办?他刚废了人家妈,理由是“妈有错”。现在儿子一点错没有,他再把儿子也废了?那他成什么了?过河拆桥、刻薄寡恩的暴君? 刘秀的“不解”,正是他的政治表演。他必须拒绝。他要让全天下人都看到,不是他这个当爹的无情,是这个当儿子的“太懂事”“太谦让”。 直到公元44年,刘彊的辞职报告雪片似地飞来,态度坚决到近乎哀求。刘秀知道,火候到了。 他终于“勉为其难”地同意了。下诏,改封皇太子刘彊为东海王,另立“嫡子”刘阳为皇太子,并改名刘庄。 刘彊的这一“辞”,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份的智慧。 他用一次主动的“逊位”,换来了什么? 第一,他保住了命,更保住了尊严。 他不是被“废”,他是“让”。这个性质天差地别。 第二,他换来了父亲的“愧疚”和“补偿”。 刘秀觉得亏欠这个儿子。公元52年,刘彊要去封地了,刘秀对他大加赏赐,赞扬他“去就有礼”,把富庶的鲁国也划给他,让他一个王爷“食二十九县”,还赐给他天子才能用的仪仗和乐器。这是王爷里顶格的待遇。 第三,他换来了弟弟的“敬重”。 他不仅没和刘庄结仇,反而成了刘庄的“恩人”。汉明帝刘庄即位后,对这个大哥好得不得了。公元58年,刘彊病逝,汉明帝悲痛万分,下令以近乎天子的殊礼厚葬他。 刘彊只活了34岁,但他用17年的太子教育,在最关键的十字路口,做出了唯一正确的选择。 他看透了,那个冰冷的宝座,远不如一个富贵王爷的安稳日子。他主动交出了那个烫手的山芋,换来了一家人的平安和一生的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