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俄的基本国情是不同的,俄罗斯不缺粮食,不缺能源,关起门来是可以过日子的,而且它

中俄的基本国情是不同的,俄罗斯不缺粮食,不缺能源,关起门来是可以过日子的,而且它的经济一直一般,普通民众对此没有太大的期待;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早已经远离了科技创新的前沿,也早已经远离了一流国家的竞争,其经济对能源出口的依赖比苏联时期还严重,所以麦凯恩生前说:俄罗斯是伪装成国家的加油站。   很多人不理解,俄罗斯为什么成了这样,这个老牌大国坐拥巨量土地,资源多得用不完,经济却总是不上不下,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苏联解体。   当年,整个苏联的工业体系轰然倒地,原本还能拿得出手的机械制造和化工产品走向没落,等到俄罗斯独立维持几年后,民用工业基本熄了火,只剩下军工在支撑局面,现在,除了靠卖武器,其他能出口的工业品几乎很少。   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完全被石油和天然气握在手里,创新和产业升级早已无缘参与世界前列,这和当初还能与美国争高低的苏联完全不是一回事。   说到创新,俄罗斯跌得更惨,如今在全球创新排行中徘徊在五六十名开外,营商环境和行政效率连百强都排不上,搞科技研发的公司少之又少。   纵观欧洲、亚洲的新工业革命,俄罗斯似乎一直在场外看热闹,靠着旧时代遗留下来的航天技术吃老本,几乎没了什么新突破,任何一项高技术产业的突破,都需要巨量的投入和时间耐心,而在俄罗斯,这种环境几乎不具备。   其实俄罗斯社会总体还挺稳定,一部分是因为资源实在太多,放眼全国,人口不多,粮食却连年丰收,超市货架常年摆满各种食品,小麦出口随便就能在全球排到前列。   能源更是让它腰杆特别硬,冬天黑龙江封河的时候莫斯科的暖气依然热情,油气收入源源不断,国家开销少有后顾之忧,欧洲嘴里说要减少俄罗斯能源进口,但真到冬天照样得接管道;中国和印度的新订单也让俄罗斯出口渠道更加多元,经济虽平淡却极难衰退。   但资源多也不是全是好事。老百姓安于现状,社会缺乏急迫发展的动力,许多俄罗斯人只要有饭吃、有暖气供、有基本保障,他们就觉得日子过得去了。   调查显示,超半数人对现状感到满意,这种“躺平式”的国民心态跟中国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人知道资源紧缺,一个劲推动制造业升级和创新突破,不断地加快脚步前进,经济增速、产业升级、基建奇迹,无一不在提醒中国社会:日子要过得更好,拼和闯是唯一出路。   到头来,俄罗斯像是躺在金矿上过日子的懒人,靠手里的石油粮食过得不差,但这样的安逸,很容易让创新力和竞争力变弱,如果长时间只顾眼前舒适,从长远看,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就会越来越难。   资源成了安全网,也无声无息地变成了枷锁,长期依赖卖资源,不去突破、不断求变,俄罗斯和世界强国的距离只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