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将军被枪决,演员让他复活。”刷到这条弹幕时,那志东正盯着屏幕里自己饰演的陈宝仓

“将军被枪决,演员让他复活。”刷到这条弹幕时,那志东正盯着屏幕里自己饰演的陈宝仓,弹幕飘过一句:“他明明1950年就死了,我怎么感觉他还在喘气?” 1950年台北马场町,陈宝仓签下最后一份供词,抬头对行刑官说:“我走的路,历史会改道。”枪响后,名字被涂黑,档案封条一贴就是33年。 1983年追认烈士,通知送到女儿手里,纸都黄了。 那志东接到剧本时,连张清晰照片都找不到,只能把纪念馆里模糊的侧脸拓在纸上,每天对着练“用一只眼睛笑,另一只眼睛哭”。 实拍那天,他站在粤北战壕道具里,突然回头跟导演说:“将军当年没退路,我得让他有。”于是镜头里,陈宝仓下令冲锋前,先替小兵系好鞋带,这场戏一条过。 剧播完,评论区吵翻了。 有人喊“国民党将军也配叫烈士?”也有人贴史料:1940年粤北会战,他调火车皮送弹药,自己走山路,把吉普车让给伤员。 吵到半夜,一条高赞留言停战:“先别站队,去查查‘吴石案’里他到底做了什么,再回来骂。”第二天,纪念馆预约暴涨三倍,讲解员小姑娘说:“很多人进门第一句话,问陈将军的鞋带是不是真系过。” 那志东后来去遵化扫墓,带了一包烟,拆开摆在碑前:“剧组不让抽,我给您偷偷带。”下山时,他把胸前的烈士花摘下,夹进剧本最后一页,那页写着杀青台词——“历史不欠我清白,我欠后人一个点头。” 屏幕外,我们仍在为“好人坏人”二选一。 陈宝仓和那志东用同一句话提醒:先让人物喘口气,再谈立场。 将军已死,演员退场,留给观众的只剩一个动作——点头之前,先弯下腰,系紧那双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