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孙可望这个投诚最晚汉人降将,是怎么封的王,这得感谢两个人,第一个不用说,李定国,

孙可望这个投诚最晚汉人降将,是怎么封的王,这得感谢两个人,第一个不用说,李定国,至于第二个,很多人想不到。 孙可望,原大西军将领,张献忠义子中排行第一,颇具政治头脑,在大西军入滇的头5年里,孙可望充分发挥自己优势,既发展了云南经济,又充实了大西军军费,孙可望一时间风头无两,是妥妥的“云南王”。 但随着大西军反清战争的开打,情况发生了微妙变化,李定国的军事才能在战争状态下被无限放大,威望大有盖过孙可望之势。 孙可望见自己地位受到威胁,开始跟李定国反目,最终刀兵相向,孙可望自然不是李定国的对手,兵败后孤身降清。 按理来说,此时的孙可望已经是丧家之犬,以“不养闲人”为原则的满清是不应该给他太高爵位的,但顺治帝却亲自封孙可望为“义王”,可谓礼遇有加。 清廷对于投降的汉将的封赏本着两条原则:投诚早的封赏高,带的“嫁妆”丰厚的封赏高,“三顺王”在满清还在关外时就投降了,算是投降早,且带着红衣大炮技术,算是嫁妆厚,至于吴三桂,他献出险关山海关,往大了说,对于满清是有“再造之恩”的,所以四人能够封王。 投降又晚,又没有“嫁妆”的孙可望,能被封“义王”,得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李定国,这个好理解,李定国“两蹶名王”,满清是真怕了,只要能按住他,满清愿意下血本,不仅孙可望得感谢李定国,吴三桂也得感谢李定国,他本来已经被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是八旗子弟们搞不定李定国了,才把他放出来。 至于孙可望获封王爵要感谢的第二个人,大家可能想不到:李成栋。 李成栋这个人很有意思,先是跟着李自成手下高杰当“反贼”,高杰投了明朝,他也就成了明军,后来降了清,降清后的李成栋杀自己人那叫一个心狠手辣,嘉定三屠的主要制造者就是李成栋。 但就是这么一个对满清“忠心耿耿”的好奴才,却在顺治五年“反正”了。 场面上的说法是,李成栋在剿灭广东抗清武装的过程中,被义军的气节所感染,幡然醒悟了,要效忠大明了,与满清“势不两立”了。 但真实的原因是,李成栋认为自己帮满清打下这么多地盘,杀了这么多人,应该能得个两广总督当当,结果却只混个广东提督,他心理落差过大,再加上与上司佟养甲关系不睦,遂决定起兵反清。 与李成栋一同“反正”的还有另外两路军阀:江西的金声桓和大同的姜襄,这三路军阀起兵让清廷势如破竹横扫天下的趋势被生生打断,本来已沦为丧家之犬的永历政权得到了喘息之机,并在大西军残部的加入后,彻底站稳了脚跟,以西南为根据地与清廷对峙。 李成栋等三军阀的反叛让满清非常难受,其实这三个军阀为什么会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满清“飘”了,在连续攻灭弘光、隆武两个南明政权后,满清认为自己已经赢了。 既然大局已定了,那么汉人降将,就该回到“狗”这个应有的生态位上了,于是一向出手阔绰的“满清”对汉人军阀、降将的出手变得抠抠搜搜,李成栋之乱便由此产生。 经历过三军阀反正事件后,满清痛定思痛,现在卸磨杀驴还为时尚早,为了证明自己对于投降的汉人依旧“坦诚相待”,满清超常规地封了孙可望一个“义王”。 但满清到底是满清,说不养闲人绝对不养闲人,吴三桂率领的清军攻入云南后,立刻有人状告孙可望“放高利贷”,这种事在八旗内部早就习以为常了,但顺治帝还是下旨将其骂了一顿,其后数月,孙可望就非常是时候地“病死”了。 满清政权终究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政权,其战略方向是对的,但在具体事务上却总是操之过急,就算兔死狗烹,也不急于这一回吧?非得这么赤裸裸,多一秒都不装? 因为满清对于孙可望的“多一秒都不装”,在云南的吴三桂看出来了,还得把枪杆子握在自己手里,得,因为自己太心急,满清还得准备迎接三藩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