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姚显儒趁天黑,摸到美军阵地前,突然,他感觉脚底碰到了什么,仔细一看,竟是一根铁丝,他踩到了地雷!他心一横,张口就开咬! 姚显儒是189师566团3连班长,甘肃灵台人,这次来是侦察敌情,要潜入雷区。 当时,他弓着腰,在美军阵地前沿草丛里挪。 脚底突然被凉东西绊住。借着微光低头看,他浑身僵住,冷汗把单薄棉衣浸得透湿。那是根细铁丝,下面埋着美军杀伤地雷。 没排雷钳,没工兵铲,连小刀都没有。铁丝拉着三根朝不同方向的小树,姚显儒眼神一沉,心一横,张嘴就咬。 这个敢用牙扛地雷的汉子,前半辈子全是苦。 1927 年,姚显儒生在穷苦农家。8 岁就给地主放羊,一天学没上过,童年全在饥寒里熬。 长大後,他被马鸿逵的部队抓了壮丁。马家军又烧又抢,姚显儒打心底厌恶,不肯参与害老百姓的事,结果被看得死死的,日子过得不如死。 1949 年 8 月,解放军 19 兵团解放宁夏。姚显儒瘦得只剩骨头,本想回家种地,指导员魏应吉找他聊了很久。 “解放军是老百姓的队伍,当兵不是欺负人,是让大伙过安稳日子。” 魏应吉还把他父亲接来,让父子团聚,战友们也用心照顾老人。 这辈子从没受过这种温暖,姚显儒哭了。他攥紧拳头说:“俺这辈子就跟着解放军走!” 1951年2月,姚显儒跟着志愿军 19兵团63军赴朝作战。 第五次战役时,他带尖刀班端了敌人哨卡,歼灭21名美军炮手。夜袭580.7高地那回,他一刀放倒美军 “游骑兵” 里的黑人大个子,成了部队有名的 “西北刀客”。 之前遇土匪袭击,他徒手用刺刀挑穿土匪肺部,战友们都服他。後来看到战友被美军地雷炸伤的惨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清掉这些 “拦路虎”。 1952 年 2 月,姚显儒伤好归队,又接到侦察任务。 当时美军怕志愿军夜袭,在阵地前布了密集雷阵,有防步兵雷、跳雷、照明雷等,稍微碰错就炸得粉碎。 姚显儒和战士张振江躲在交通沟里,棉衣冻硬了也不敢动。等到天亮,没发现任何敌情。 “不能白来一趟!” 他让张振江留守,自己去查雷区。刚走没几步,就踩中这颗要命的地雷。 “你退到三十米外盯着,我没动静,就把摸索的法子记下来传给战友。” 姚显儒跟张振江说完,慢慢蹲下。 用手指拨开薄雪,一个绿色铁盒露出来。上面鼓起来的小圆柱是雷管,三根铁丝连着引爆装置。 牙齿碰到铁丝的瞬间,尖锐的疼顺着牙龈传到太阳穴。嘴角被划破,血一下子浸红下唇。 姚显儒咬着牙,腮帮子绷得紧。每用一次力,都能感觉到牙齿在抖。直到第一根铁丝 “嘣” 地断了,他吐掉血沫,接着咬第二根。 咬断第三根铁丝时,他一颗牙崩掉一块。 但危险没结束,他记得有战友拆了引线仍被地雷炸伤,必须彻底拆雷管。姚显儒一只手按住地雷,另一只手握住雷帽,手心出汗,铁雷帽滑得抓不住。 他在棉衣上使劲擦了擦手,深吸一口气,胳膊青筋暴起,猛地往右边一用力。“咔哒” 一声,雷帽松了,他顺势拧下来,取出里面铜黄色的雷管。这时候才发现,后背的冷汗已经湿透衣服。 “班长,你成了!” 张振江压低声音喊,满是激动。 姚显儒盯着手里的地雷琢磨:“敌人能埋,咱就能拆,还能让地雷‘搬家’!” 从那以后,姚显儒一门心思扑在排雷上。没任务时就研究地雷构造,没人教他,自己摸索出一套排雷办法。 部队给了他一把小钢钳,这钳子看着普通,在他手里却很好用 —— 外八字尖嘴能挑引线,钳嘴能剪钢丝。后来这把钢钳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展出。 短短几个月,姚显儒共起回敌军地雷227个,破坏300多个。他还把拆雷经验教给战友,部队里掀起 “地雷大搬家” 运动。 有一次,姚显儒带战友发现美军布的 58 颗连环雷,一颗引爆就会连锁爆炸。 “带回去费劲,不如还给敌人!” 他们把地雷重新埋在美军常走的路上,把痕迹藏得严实。 第二天早上,十几个美军大摇大摆走进雷区。先是两声巨响,后面的士兵吓得躲闪,又碰响更多地雷。 烟散後,现场只剩几具残缺尸体。这一次,11名美军被炸死。 像这样的战果还有不少,姚显儒改装的连环雷,共炸死炸伤20多个敌军,把美军的 “护身符” 变成了催命的东西。 他的排雷方法被编进教材,成了志愿军破除地雷阵的重要参考。 1953年,19兵团给姚显儒记一等功。志愿军总部授予他 “二级起雷英雄” 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给他颁发 “二级战士” 荣誉勋章。 作家魏巍写长篇小说《东方》时,以他为原型塑造英雄形象,“起雷英雄” 姚显儒的事迹从此传遍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