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儿子月考成绩滑了,耷拉着脑袋把试卷往桌上一摔,笔都滚到了地上:“妈,我这排名,怕是够不着一级达标高中了。” 听他这话,我正往杯子里续热水的手顿了顿——这场景太像我闺蜜家的事儿了:她儿子去年中考前刷题刷到胃出血,成绩是卡线进了重点,可现在每个月都得去医院调理,上周碰着她,她还攥着中药包叹气“早知道宁可他成绩普通点”。我把水杯推到儿子手边,没急着说教,只说:“够不着就够不着,咱还有二级的、民办的,总有学上。” 儿子抬头盯着我,眼神里全是懵:“你怎么不像别的家长那样逼我?我同学他爸妈要求他必须稳在校前100,他现在每天刷题到1点半,你却催我11:30前必须关灯睡觉。” 我指了指窗外——隔壁楼的高二姐姐,去年以年级第三考进重点高中,这俩月却总见她裹着厚外套坐在楼下长椅上发呆,“你看那姐姐,成绩够牛吧?可现在因为压力大,不仅犯了胃炎,还得定期去看心理医生。我上周还看见她妈妈拎着中药包在小区门口抹眼泪,说‘早知道宁可她成绩普通点’。” “现在你们处于青春发育高峰期如果天天熬夜刷题牺牲身体健康换成绩不值当。”我把他皱成一团的试卷抚平,“成绩好妈妈当然开心,但咱智商就这水平的话,努力过就行。人这一辈子又不是只活个中考,没有好身体、稳心态,就算考进顶尖学校,日子也过不舒坦。” 儿子捏着笔的手慢慢松了,沉默了两分钟,忽然把试卷折好放进文件夹:“那我先把今天的作业写完,保证11点半睡觉,然后再尽量往一级达标冲。”看着他重新坐直的背影,我悄悄把他桌上的咖啡换成了温牛奶——这比他多考十分,让我踏实多了。 其实我对成绩一直挺“佛”的,总觉得父母的支持从不是逼娃追着分数跑,而是让他知道:不管考成啥样,家里的灯永远亮着,爸妈的爱也从不打折。健康和快乐,才是他往后走多远都能兜底的底气。友友们,你们说我这想法对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