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49年,上海胜利后,我党准备清算青帮老大,助手问陈老总:“还有个叫顾竹轩的怎

1949年,上海胜利后,我党准备清算青帮老大,助手问陈老总:“还有个叫顾竹轩的怎么处理?”没想到,陈老总摇摇头说:“这位大亨不能动!”[大侦探皮卡丘] 旧上海青帮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名满天下,但在数十万苏北籍同乡眼里,顾竹轩才是真正说得上话的人物。 这位从拉黄包车起家的青帮“通”字辈大佬,在上海滩几十年风云里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顾竹轩原名顾如茂,生于江苏阜宁,因家贫随母兄逃荒到上海,少年最初在闸北做马路工,后来进了德国人开的车行拉黄包车。 他力气大,车拉得又快又稳,加上为人爽快,在苏北籍车夫里很快有了名气。 1904年,顾竹轩拜苏北同乡、青帮大字辈刘登阶为师,正式入了帮,论辈分比后来的杜月笙还高一辈。 他借着帮会关系进入公共租界当了巡捕,这份差事让他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 一战爆发后,德国老板回国,顾竹轩接手了车行生意,几年时间里,他从黄包车行老板做到开设舞台戏院,在蒙古路开了同庆舞台,后来又和人合伙创办了天蟾舞台。 这座戏院后来成了上海四大舞台之一,京剧名角梅兰芳、程砚秋都在这里登过台。 顾竹轩对师父刘登阶的情义在上海滩传为佳话,刘登阶退出帮会后,他一直悉心照料。 等到刘登阶去世,顾竹轩亲自披麻戴孝为师父送终,那时他的地位已远超当年,但礼数一点不减。 苏北遭遇特大洪灾,淮河、黄河同时决口,千万灾民流离失所。 顾竹轩听闻家乡灾情,立即奔走于华洋义赈会和红十字会之间组织救援。 “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进攻上海,大批难民涌入租界,顾竹轩当即将天蟾舞台停业,腾出场地收容无家可归的苏北同乡。 数年后事变再起,他又一次打开舞台大门,前后庇护了数千名难民,还设法租用轮船分批将他们送回老家。 更重要的转折发生在抗战时期,顾竹轩的侄子顾叔平是地下党员,经常和他谈起国家前途。 后来顾竹轩冒着极大风险掩护了几名中共干部,帮助他们从上海前往延安,这件事差点暴露,但他从未后悔。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天蟾舞台二楼的经理室成了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顾竹轩还支持侄子顾叔平竞选区副区长,利用这个公开身份开展工作。 顾叔平当选上海榆林区副区长后,利用职务之便搜集了不少情报,顾叔平在解放上海的准备工作中发挥了作用,而这背后离不开顾竹轩的全力支持。 1949年上海解放,顾竹轩选择留下,他对手下的青帮弟兄说,新时代来了,大家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安排。 这番话让不少帮会成员打消了南下或去港澳的念头。 上海市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顾竹轩作为特邀代表出席,这次会议标志着新政权对他过去贡献的认可。 市长陈毅后来专程到天蟾舞台看望过他,肯定了他在困难时期对革命事业的支持。 晚年的顾竹轩继续经营天蟾舞台,直到去世,他的一生跨越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 他用自己的方式在乱世中站稳了脚跟,也在历史洪流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这样一个从黄包车夫到青帮大佬,江湖人物到革命支持者的传奇人生,在今天看来或许难以想象,但它确实真实地发生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上海滩上。 网友热评: “作为盐城人,第一次知道顾竹轩的故事!老一辈人确实提过‘江北大亨’,说他当年帮过不少逃难到上海的苏北同乡。没想到他不仅赈灾收留难民,还支持过地下党,这才是真江湖义气!” “从拉黄包车到戏院大亨,简直是民国版励志片!现在总说寒门难出贵子,顾竹轩靠义气和胆识闯出来,说明任何时候人品和能力都是硬通货。” “别美化过度了!他早年也帮蒋介石收缴过工人武器,后来转向支持我党,更像是审时度势。但乱世中能守住不当汉奸的底线,还能为老百姓做实事,已经比太多人强了。” 如果身处当时的上海,你认为普通人要如何在大义与生存之间做出选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 上海档案信息网(民国上海帮会 第九章 帮会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