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以“人民咖啡馆”为名、以红色元素为主题的连锁咖啡店在社交平台迅速走红,引发广泛关注与争议。 醒目的“毛体”招牌、红五角星装饰、“人民咖啡为人民”等标语,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其具有“官方背景”。 人民网评论指出,“人民”具有公共与政治属性,不应被商业滥用。 面对舆论压力,品牌方发布声明致歉,并承诺整改,仅在中国大陆调整名称,港澳台及海外仍沿用原名。 此举被视为规避法律与舆论的“区别式整改”,被批缺乏诚意,暴露出国潮营销中公共符号商业化的边界问题。 当然,这件事主要还是热度太高了,影响太大,连央媒都出评论文了,所以哪怕开这咖啡馆的再有所谓的“背景”,也得怂! 该次事件是公共符号商业化引发的价值保卫战。 “人民”二字承载国家根基与集体记忆,其严肃性不容消解。 品牌更名仅是合规第一步,能否真正重塑信任,取决于后续是否彻底摒弃投机营销,以产品品质与社会责任赢得市场! 对此,你怎么看呢?

